时间:2019-06-28 13:27:04
1、单选题 下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逆时针为自西向东,A点的地理坐标为(60°N,135°E),B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俯视图上方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俯视图上方向的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位于我国37°N的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观察日出日落时记录到: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7点04分,日落时间是18点16分。据此回答1.该学校所在的经度是2.这一天
A.106°E
B.110°E
C.114°E
D.139°E
E.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F.太阳直射点一定向北移动
G.该地昼夜等长
H.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根据北京时间,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算出,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点40分,利用两地的时间差,可以算该地的经度。
2.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这一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不一定向北移动;北极出现极夜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1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移动情况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北半球,向南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1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下图完成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小题2:图示中,此日P地的日出方位是(?)
A.东北方
B.东南方
C.正东方
D.正南方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仪不透明不发光,拨动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形成的意义有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昼夜更替现象,拨动地球仪没有物体运动不能表明地转偏向力,D对;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引起的,AB错。
小题2:图示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太阳视运动为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此日P地的日出方位是东南方,B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中国一地理科考队在北半球某地,将一天内观测到的太阳高度绘制成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江淮地区正处梅雨时节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草木葱绿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喜马拉雅山的雪线海拔较低
小题2:该日全球出现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为(?)
A.66°34′N
B.69°N
C.72°N
D.88°N
小题3:该日,该地太阳高度增大至M时,伦敦“大笨钟”的时针正指向18点。则该地位于
A.摩尔曼斯克港附近
B.中国长城科考站附近
C.白令海峡附近
D.格陵兰岛附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判断该地出现极昼现象,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子夜太阳高度为2°,则北极点太阳高度21°,太阳直射点位于21°N,为北半球的夏季。江淮地区正处梅雨时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该日太阳直射21°N,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位于69°。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为69°N。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该地地方时为5:20,而国际标准时为18:00,180°为6:00,判断该地的经度为170°E。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