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10:47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2)除了加强环境管理、鼓励公众参与外,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还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生态破坏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②转变发展模式,开展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力求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③参与国际合作,保护全球环境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治理措施一般从原因入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等,故可结合原因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和环境相对立的生产活动的是( )
A.建设“三北”防护林
B.在黄土高原修筑水平梯田,植树种草
C.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
D.在北京市区内修建多层立交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洞庭湖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其生态功能大大减弱,造成生态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表1和表2完成下题。
表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表
1.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有利于缓解教育、医疗压力
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E.目前我国突出的人口问题是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可通过现代医疗技术进行调整
F.为防止老龄化速度加快,应首先在农村适当放松计生政策
G.加强农村剩余劳力的技术培训,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H.中西部地区利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表格可知: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多,新生人口/总人口数=出生率不高,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人口数比重较大,A对,B错;从1949年-1996年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1996年后较快,C、D错。选A正确。
2.表中数据男女性别差异较大,主要是重男轻女的观念和人为医疗技术选择造成,A错;我国老龄化城市比农村严重,B错;加强农村剩余劳力的技术培训,中能适应普通的产业需求,高新技术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C错;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多而廉价,土地租金低,利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城市化进程,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城市化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8分)根据所示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消失,从20世纪50年代的3801平方千米,下降到本世纪初的538平方千米,湖泊水质也严重下降.
材料二:2013年8月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要充分发挥青岛保税港区地理和政策优势,全力打造青岛自贸区金融中心,促进中日韩间的经贸往来.下图为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
(1)试分析海河流域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6分)
(2)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8分)
(3)分析山东与韩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014年1月11日凌晨的大火,让云南香格里拉中国保存的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一一独克宗古城三分之二建筑从地平面上消失;4月6日凌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南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丽江景区的核心部位、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荼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一个重要集镇)龙泉社区一商铺发生炎灾.从2011年至今,太。理古城、凤凰古城、独克宗、丽江古城……都曾遭遇火灾.随着古城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密,如何保护古城成为了一个值得得思考的问题.
(4)请你从旅游安全角度为景区管理者提出景区防范火灾的具体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工农业用水量大,水量减少;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入河水量减少;填湖(洼地)造陆。(三点6分)
(2)冬季:M市降水量多于N市。(2分)夏季:N市降水量多于M市。(2分)
原因: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渤海时带来一定水汽,M市处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N市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于M市。(2分)夏季N市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M市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比N市少。(2分)
(3)山东与韩国地理位置邻近;均地处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韩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矿产资源);两地文化经济交流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4)略。从增强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因素、控制不安全行为、加强救援等四个方面回答,合理即可。(四点8分)。
本题解析:
(1)本地工农业用水和上游水库对河流的截留,使得海河流域径流量减少,减少了湿地面积;填湖造陆使得部分湿地消失。
(2)M和N地处在山东半岛的南北两侧,两地都和海洋相邻,中间有山脉阻挡。山东半岛位于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所以,冬季,M地处在迎风坡,降水多于处在背风坡的N地,夏季正相反。
(3)山东与韩国隔海相望,位置临近,海运交通便利。在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两地互补,并且两地有悠久的文化经济交流历史。
(4)从增强安全意识、消除不安全因素、控制不安全行为、加强救援等四个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小题2: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经纬度数可知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现象;河水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由于下渗、蒸发和用水量较大,使河流径流量向下游递减。选项D正确。
小题2:从图中图例可知,该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大幅度提升,农田灌溉用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流域内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