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10:06
1、单选题 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人地关系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区域得到整体发展,所以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故选C。
考点:区域发展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上图,完成小题。
小题1: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A.甲→丁
B.乙→丁
C.丙→甲
D.甲→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工业类型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甲类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为8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故A项正确。
小题2:读图可知,甲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占80%,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可作为产业转入国;丙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约占30%,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约占52%,应为发达国家,可作为产业转出国。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故降水量较丰富,A错误。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和低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B正确;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C错误。广泛分布黑土,土壤肥沃,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右图“天山中段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剖面示意图”,判断21—22题:
小题1:图中a、b、c、d四个地点七月均温在0℃以下的是
A.a
B.b和d
C.c
D.a和b
小题2:甲地与乙地直线距离约为
A.110千米
B.270千米
C.330千米
D.440千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右图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矿物能源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小题2:该地区是我国酸雨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其形成原因和减轻酸雨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气候湿润
②地形以盆地为主
③有色冶金工业发展
④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⑤限制使用汽车
⑥调整能源消费构成,大力发展水电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因素
B.城市因素
C.人口因素
D.自然因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图示长沙位于湖南省,故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为有色金属而非矿物能源;该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暴雨洪涝,亚洲高压控制时,为冬季,降水少;该地区的土壤为红壤,粘重,不符合土质疏松的描述。
小题2:酸雨的形成主要从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和降水丰富角度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该地区的酸性气体主要来自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故选B项。
小题3: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势较平原,故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而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故以畜牧业为主,反映影响两地的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