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06:57
1、填空题 除去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__________;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各不相同,纬度越高,则线速度越______(“快”或“慢”)
参考答案:15°/ h?慢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处处相等,均为15°/小时。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同一经线上的各地,一般情况下
A.昼夜长短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地方时和区时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在同一经线上的点,地方时和区时相同,D对。在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不同纬线上多数不相同。在同一经线上的点,可以在不同纬线上,所以昼夜长短不一定相同,A错。自转线速度不一定相同,B错。正午太阳高度也不一定相同,C错。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昼夜长短,自转线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表中数据回答题:?
| ?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故只有丁地符合。
小题2:根据四地的昼长可分别计算其夜长,进而可计算其昼夜长短的差异,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异越大,即可判断纬度高低。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分析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并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 ? | ① | ② | ③ | ④ |
| R | 2小时26分 | 24小时 | 0小时 | 5小时42分 |
| H | 43° | 47° | 23.5° | 47°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小题2:昼长差值是5小时42分,昼最长比12小时长2小时51分,昼最短比12小时短2小时51分,及等于12小时-2小时51分=9小时09分。
小题3:北京时间(120?E)20:08时,①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及12时的经度是2°W;正午太阳高度差是43?,经过计算可知,该地纬度是19.5°S。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公转轨道是个很扁的椭圆
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
小题2:当大家在享受国庆假期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图中哪个点附近
A.a
B.b
C.c
D.d
小题3:从五一劳动节到9月10日教师节,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
A.持续变快
B.逐渐变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
小题1: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个近似正圆的椭圆;故B项错误。
小题2:国庆节10月1日,最接近秋分日,利用图示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则b为秋分日。
小题3: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7月初)最快;远日点(1月初)最慢;故从5月1日到9月10日,中间经过了远日点,说明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