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时间:2019-06-26 15:28: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
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 “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 “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冷冻地带”指美国东北部地区,该地区工业历史悠久,工业规模大,工业生产达饱和状态,地价高,环境污染一度十分严重,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冲击下出现了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等现象。可知①项正确。美国“阳光地带”指一般指北纬37°以南地区,大致范围是:西起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东到大西洋沿岸的北卡罗来纳州,北至密西西比河中游,南到墨西哥沿岸沿岸的一个区域。该区域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并非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而得名),适宜人口居住,旅游业发展快,有“阳光地带”之称。许多新兴工业部门选择了该区域发展。故②、③、④说法正确。A为正确选项。
考点: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的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迁向“阳光地带”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甲是“某地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乙为“该区域相关地理要素沿剖面线的变化图”。回答31—32题。

小题1:图中曲线可能代表的地理要素是(?)
A.光照
B.气压
C.湿度
D.气温
小题2: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和旱灾
B.台风和地震
C.火山和春旱
D.寒潮和霜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矿区中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的是:
A.大余钨矿、锡矿山锑矿、德兴铜矿
B.大冶铁矿、马鞍山铁矿、攀枝花铁矿
C.铜仁汞矿、东川铜矿
D.六盘水煤矿、个旧锡矿、石碌铁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大余钨矿和德兴的铜矿都位于江西,锡矿石位于湖南,属于江南丘陵地区;A正确;攀枝花铁矿位于川西高原,B错误。铜仁位于贵州,C错误;六盘水位于贵州,个旧位于云南,石碌位于海南,D错误。
点评:知识性内容,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近年我国南方河流频频出现咸潮入侵现象,该现象多出现在海平面高于常年平均值的时期。读下图,关于珠江口咸潮入侵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至8月,是咸潮入侵的高发期
B.冬春季节,珠江水位较高,是咸潮入侵的低发期
C.10月至12月,是咸潮入侵的高发期
D.咸潮入侵是由于人们不断向珠江口排放废水造成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1)回答:(12分)

(1)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3分)
(2)为天然气东输提供气源的有图中的C?盆地 , D?盆地,E?盆地(3分)
(3)图中F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G为全国重要的?基地。(2分)
(4)“西气东输”工程,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有哪些主要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属于流体,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发热量高,对环境的污染小(3分)
(2)塔里木?柴达木?四川?(3分)
(3)河西走廊?山西能源(2分)
(4)加快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4分,因果各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天然气的优点主要从运输方便、污染小、发热量高等方面分析。(2)(3)查地图了解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4)西气东输对西部的意义主要从开发能源、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注意因果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