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25:51
1、综合题 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自然带的主要植被是____(荒漠、草原、森林),B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气候。
(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纬度地带、干湿度地带、垂直)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水分、热量)条件不同的影响。
(3)本格拉寒流对沿岸热带沙漠呈南北狭长分布有重要影响,说明寒流对沿岸气候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有茂密的热带雨林,请问保护热带雨林有哪些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森林;热带草原
(2)纬度地带;热量
(3)降温减湿
(4)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图12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比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差异: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2分)
原因:冻害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冬半年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农作物耐寒能力强;东北地区人们防冻意识强。(8分)。
本题解析:
观察图可知,东北地区冻害等值线密集,但根据数值变化,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每年冻害出现次数多;根据题干,冻害使农作物受损伤以致减产而冻害多发冬半年,东北地区农业活动少,耐寒能力强,所以受损伤小。
考点:东北与长江下游冻害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9年10月11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当地时间11月1日8时10分(北京时间11月1日4时10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结合下图(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当地时间”是指( )
A.180°经线所在时间
B.东12时区的区时
C.西12时区的区时
D.东西十二区的区时
【小题2】“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驶入通常意义上的西风带”的位置在(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小题3】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 )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早4小时,应位于东八区东侧,即位于东、西十二区。在时区划分时,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两者合为东西十二区,占15个经度。故实际上不存在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只存在东西十二区。故D正确。
【小题2】考察船在180°经线进入西风带,180°经线位于太平洋。受盛行西风的吹动,形成了绕南极洲的洋流——西风漂流,①、②地附近位于西风漂流,①地位于太平洋,②地位于印度洋,因此A正确。
【小题3】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位于非洲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为南印度洋中低纬海区,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在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故C正确。
考点: 区时计算、洋流模式及西风漂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国某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原因是 。 (2 分)
(3)该地区城市分布的区位特征是 。( 2分)
(4)该地区夏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是 ,在右图中用箭头表示该地该天气系统空气的水平运动。( 4 分)
参考答案:
( 1 )甲,地形( 2 分)
( 2 )甲,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迎夏季东南风),多地形雨( 3 分)
( 3 )多沿河、沿海分布( 2 分)
( 4 )台风( 2 分)(画出北半球气旋 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特征可知,甲处的低温中心,越向中心气温越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越向中心海拔越低形成的。
(2)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甲处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
(4)该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主要受台风的影响大,北半球台风的结构是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蕴含的某种科学道理对应图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要形成降水必须有气流的上升,“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主要是增加地面温度,提高空气的对流,图中A为对流雨,符合条件。图中B为气旋雨,C为地形雨,D为锋面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