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中国区域差异》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6 15:23: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1.2007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一周年,生活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是?,其体形优美,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体现了区域的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代表奥运五环中的黑色一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响誉中外。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关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发展宜采取的重大举措不正确的是3.迎迎的头部纹饰融人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代表奥运五环中的绿色一环。关于两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疆应该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和特色水果生产
②限制新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水资源短缺?
③限制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热量和光照
④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热量相对充足
A.a;整体性
B.b;开放性
C.d;整体性
D.e;差异性
E.积极建设商品粮基地,如太湖平原
F.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G.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
H.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
I.②④
G.③④
①③
①②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生活于青藏高原的典型动物为藏羚羊,即d迎迎;而动物的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一致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注意题干信息要求为“长江上游地区”,而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下游,故A错误。
3.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水资源不足,人口较少,故不属于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①错误;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条件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但光照强,故③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并结合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即可。注意认真审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山峰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
A、4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2、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乙村易受泥石流的影响
B、地势由北南东三面向西部倾斜
C、B地夏季降水量大于C地
D、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图甲中A区域是水能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如图乙)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区河流分布状况看,该地区的地形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A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却开发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A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B、C两城市冬季气候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
(2)山高谷深,开发难度大,工程量大;交通落后,不利于开发;当地经济落后,能源紧张状况不明显等。
(3)纬度低,热量充足;受东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足;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物环境多样,交通不便,受外界干扰少等。(答出四个要点即可)
(4)B城温暖如春(或气温较高);C城阴冷多雨(或气温低,多阴雨天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2.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A.吉、苏、鲁
B.京、吉、苏
C.苏、鲁、粤
D.粤、京、吉
E.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F.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G.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H.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我国的农业生产)。
1.乙省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且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吉林符合;丙省区的粮食以水稻为主,且小麦、玉米的产量也较高,且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比较符合淮河流经的省区;故江苏符合;丁省区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都较全国平均水平高,较符合华北地区,故山东符合。选A项。
2.戊人均耕地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粮食小于全国平均;故主要从粮食的单产和种植面积分析。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 图示区域自然资源丰富周家间的合作发展潜力巨大。位于图中的我国传统工业基地建国初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1)图中A城市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崛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B湖是___________湖。
(3)拟建中自B湖附近东去的能源运输线,其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应为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等值线为400mm等降水量线,线两侧植被类型不同,据此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1)石油开采和加工
(2)贝加尔
(3)管道运输
(4)温带森林;亚寒带针叶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