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6 15:22: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简述甲、乙两图的地形地势特征。
(2)①地和②地降水都较少,请简要分析各自的形成原因。
(3)甲图中的②地与乙图中的⑤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什么?但图中的②、⑤两地均有其他的自然条件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试分别举一例说明。
(4)简析甲图中铁路③重要意义和建设中的不利自然因素。
(5)分析甲图中的丙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有利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
(1)地形:甲地区以山地为主,东部有面积较在的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乙地区以低高原为主,北部沿岸有狭小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2)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南信风(离岸风)控制,以及沿岸秘鲁寒流影响,降水较少;②地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3)②地与⑤地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②地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⑤地可依靠尼罗河水灌溉。
(4)方便了阿根廷货物(潘帕斯草原的牛肉食品、工农业产品)出口;节省了运输费用与时间;(4分)安第斯山区山高谷深,施工难度大。
(5)大牧场牧牛业;气候温和,草场茂盛,地广人稀地价租金低;交通便利。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共14分)
图甲显示2009年世界各国的年伐林率,图乙为X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

小题1:2009年伐林率高(逾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洲、?洲及?洲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低)的国家。上述地区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小题2:图甲中X地位于?河流域,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林分布地区,当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根据图乙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变化:?
原因:?
小题3:近年来我国人工造林成效显著,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面积净增约?万K㎡,这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风固沙,就此请再具体列举三点:??
?


参考答案:
小题1: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低
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2:亚马孙?热带雨林
变化: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小题3:20.64?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甲判断伐林率高(逾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上述地区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2:X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为亚马孙河流域,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地区。根据图乙,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原因为: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小题3:根据中国的国土面积计算增加的林地面积。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森林面积净增约20.64万K㎡,这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作用,如:防风固沙,就此请再具体列举三点: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
点评: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看不到的旅游景观是
A 泰姬陵? B 橡胶树? C 热带雨林景观? D 热带季雨林景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泰姬陵位于印度。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下面两图为某两岛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下表为M、N两地降水(单位:毫米)资料表。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M
219.3
117.2
92.1
133.9
1778
N
69.0
51.9
65.1
77.0
810
(1)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2分)
(2)简述M地降水季节分配的成因。(4分)


参考答案:(1)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1分)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1分)
(2)M地位于日本西部日本海沿岸,(1分)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1分)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1分)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
(1)可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
(2)M地的降水主要分布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小题1: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③劳动力缺乏?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小题2: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小题3: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题1: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加之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开始的10年间,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小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以来,本地区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同时加大了环保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