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22:02
1、单选题 图为“某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以图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稻作农业
小题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专业化程度高
B.商品率高
C.单位面积产量高
D.机械化水平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小题1:图示反映主要靠人工完成的水稻种植业插秧环节,故选D项。
小题2: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依靠人力劳作,故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下图所示地区由于土色深黑和曾经大规模使用黑奴从事农业劳动而被称为“黑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棉花地带。但近年来,该地区植棉业已经衰落,转而大量种植一种根深叶茂的野草,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3分)
(2)该地沿海地区沼泽广布,试分析其成因。(4分)
(3)简述该地区有利于植棉的气候条件,并分析植棉业衰落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3)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和采摘。(2分)
衰落原因:年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开发历史悠久(不合理开垦),土壤肥力下降。(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高考能力是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1)描述地形、地势特征可以从主要的地形和地势变化方面分析。(2)该地沿海地区沼泽广布,分析其成因可以从水文、气候、土地、地形地势、植被的角度分析。(3)有利于植棉的气候条件可以从降水和气温的角度分析,植棉业衰落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历史、人类活动、气候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1?表示2000 ~2010 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 表示2000 年、2010 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1-2 题。?
1. 2000-2010 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
A.? 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与2000 年相比,2010 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 土壤?
D.?机械化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甲、乙、丙三
地区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 地区 | 甲 | 乙 | 丙 |
| 海拔(米) | 3658 | 505 | 7 |
| 年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厘 米2·年) | 202.4 | 88.5 | 112.3 |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 | ? | ? |
| 年平均气温(℃) | 7.5 | 16.3 | 16.1 |
| 七月平均气温(℃) | 14.9 | 25.8 | 28.7 |
| 一月平均气温(℃) | ? | ? | ? |
| 干湿地区 | 半干旱区 | 湿润区 | 湿润区 |
| 年均降水量(mm) | 453.9 | 976 | 1400.7 |
| 所在农业区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 草地 |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
| 所在农业区 主要农作物 | ? | ? | ? |
参考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为:CAB(3分)
ACB(3分)? BAC(3分)
(2)甲:海拔高,(1分)热量不足(或高寒),
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1分)
(3)丙:地势低平,(1分)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A.冬小麦、玉米、水稻
B.春小麦、玉米、棉花
C.玉米、水稻、甘蔗
D.春小麦、玉米、甜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主要的经济作物:甜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