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18:50
1、单选题 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由于过度放牧,形成了以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为中心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表现是 ()
①它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的地区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③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④各自然地理要素过渡地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审题,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是②③。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题。
小题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小题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 b
B.c d
C.d e
D.a e
小题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小题2:图可知,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的西部,六盘水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即位于该区。
小题3: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流经的某一区域。读图,回答8~9题。
小题1:图中P地在2003年3月份出现了河堤决口、洪水泛滥的险情,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刘家峡水库大量泄洪
B.上游开河解冻,发生凌汛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
D.上游突降暴雨,河水上涨
小题2:图中Q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区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条件好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30~31题。
小题1: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小题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小题3: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A.不能补给鄱阳湖
B.不能补给洞庭湖
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
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3: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看,长江与洞庭湖之间是互相补给关系,甲图说明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洞庭湖分流一部分长江水;乙图说明长江水位低于洞庭湖,洞庭湖补给长江水;丙图说明长江与洞庭湖水位相当;而该水文站位于洞庭湖下游的长江上,该处水量大小受长江和洞庭湖共同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流量大小。
小题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主要是上游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明显加强,因为2003年水库开始发挥作用;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不可能在一年内有突然的变化和很大的作用。
小题3:流经水文站的江水已处洞庭湖的下游,不可能再回流到洞庭湖,故不能补给洞庭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