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15:18: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由于过度放牧,形成了以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为中心的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表现是 ()
①它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的地区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③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④各自然地理要素过渡地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审题,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是②③。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题。

小题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小题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 b
B.c d
C.d e
D.a e
小题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
小题2:图可知,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的西部,六盘水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即位于该区。
小题3: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流经的某一区域。读图,回答8~9题。

小题1:图中P地在2003年3月份出现了河堤决口、洪水泛滥的险情,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刘家峡水库大量泄洪
B.上游开河解冻,发生凌汛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
D.上游突降暴雨,河水上涨
小题2:图中Q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区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条件好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土壤肥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30~31题。

小题1: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时最大
B.乙时最小
C.丙时最小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小题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小题3: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A.不能补给鄱阳湖
B.不能补给洞庭湖
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
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3: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看,长江与洞庭湖之间是互相补给关系,甲图说明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洞庭湖分流一部分长江水;乙图说明长江水位低于洞庭湖,洞庭湖补给长江水;丙图说明长江与洞庭湖水位相当;而该水文站位于洞庭湖下游的长江上,该处水量大小受长江和洞庭湖共同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流量大小。
小题2: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主要是上游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明显加强,因为2003年水库开始发挥作用;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不可能在一年内有突然的变化和很大的作用。
小题3:流经水文站的江水已处洞庭湖的下游,不可能再回流到洞庭湖,故不能补给洞庭湖。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