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18:27
1、综合题 (共14分)阅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比较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其中较多的是_________地,试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4分)
(2)比较C、D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4分)
(3)图中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沿较中高纬度航行,而从D地到C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请简要分析选择这两种航行路线的有利因素。 (2分)
(4)易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____,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4分)
(1)B地(1分)
原因: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1分)沿岸又有暖流经过。(1分)
(2)C: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1分)
D:地中海气候(1分)?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1分)
(3)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主要是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且航程较短。(1分)
D地到C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主要是顺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航行,速度较快(1分)
(4)①(2分)? ①地为寒、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饵料丰富(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所以降水较多。
(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C位于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D位于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3)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顺洋流航行快。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主要是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且航程较短。D地到C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主要是顺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航行,速度较快
(4)寒暖流交互处容易形成渔场。①地为寒、暖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区,饵料丰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地处北大西洋沿岸,北邻塞内加尔,东部、南部邻几内亚,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根据以下图文材料,完成(1)-(4)题。(28分)
材料一: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甲)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乙)。
材料二:近年,我国与几内亚比绍合作频繁,中方派遣技术人员,带来了国内的良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供农机具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该国进行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示范和大田推广,使水稻单产比当地传统种植高5-6倍,被视为国际合作的样板。
(1)从东、西半球的划分来看,几内亚比绍属于 ,从水循环类型来看,热巴河流域属于 水循环。(4分)
(2)随着全球变暖,比热戈斯群岛部分岛礁面临被淹的威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你对该地区能源开发有何建议?(6分)
(3)6月到11月是该地区的雨季,说出此时盛行风向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简述几内亚比绍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条件,并分析该国水稻种植有哪些不利的社会经济因素。(12分)
参考答案:
(1)东半球 海陆间
(2)合理开发石油资源,加强海洋能,如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加强风能的开发利用;加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引进技术发展核电。
(3)西南风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4)①赤道附近,光热充足,降水丰富;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③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④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
①不利的社会经济因素: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②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③经济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
本题解析:
(1)几内亚比绍位于20°W以东,属于东半球,热巴河最终注入大西洋,属于外流河,所以,该流域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2)积极发展新能源,发挥其热带沿海地区的优势,重点开发海洋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3)该国西南临海,当吹西南风时,是当地的雨季。该国位于赤道以北,并且纬度较低,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经过偏向作用偏转成西南风。
(4)水稻是喜温喜水的植被,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几内亚比绍地处热带,水热充足,处在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水源充足。
作为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缺乏水稻种植经验,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技术不高是限制水稻生产的因素。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右图为沿经度20°线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月份和现象正确的是( )
A.1月图中D海区比E海区风浪大、降水天气多
B.1月塔里木河正值枯水季节
C.7月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
D.7月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类枯黄。
【小题2】图中缺少的气候类型有(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经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洲为非洲。读图可知,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尼罗河的主要水量来自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此时正值雨季,图中C地树木茂盛,草类葱绿,动物大规模向北迁移。
【小题2】根据图中等温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为地中海气候,④为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地形剖面图中海陆分布状况,可判断该经线为20°E,该洲为非洲。非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区域和乙地垂在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甲、丙两地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相同
B.冬季盛行风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小题2:三地自然带叙述正确的是
A.从甲到丙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甲到丙的变化原因是水分因素
C.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乙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当地的纬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可以知道,自然带向北坡倾斜,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纬度为北纬,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丙地为地中海气候。甲地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林带,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地河流的无明显汛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而乙地河流的汛期在冬季,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花卉、水果的。正确答案是B。
小题2:甲地、丙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故A、B错误,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图中纬度为北纬,丙地位于纬度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丙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是一个山体,其自然带的多少决定于其海拔高度。正确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巴西高原上树木落叶、草类枯黄之时,地中海沿岸地区正值:?(?)
A.温和多雨的冬季
B.寒冷干燥的冬季
C.高温多雨的夏季
D.炎热干燥的夏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树木落叶、草类枯黄是当地的冬季,则为北半球的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