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6 15:07: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简,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北方广大地区都属于北方方言区,虽有差异,但能沟通;而在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还会分多种方言,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产生这种语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南方多丘陵、山地,交通比较闭塞
B.北方民族比较单一
C.南方文化历史悠久
D.北方方言通俗易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南方语言差异大说明交流少,主要从地形和交通的影响分析。
点评:具有一定的考查意义,角度较新颖。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3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4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3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为治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在此建设的防护林体系为?。(2分)


参考答案:(1)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增大?(3)B? C? D?(4)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及治理等知识 ;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由图15图例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高低落差大,包括我国横断山区在内,故淡水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2)由图16可知,三峡库区土地类型是旱地。由图17可得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失侵蚀加剧。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湿度减小,肥沃的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水旱灾害频繁。而植物种类增长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
(4)考查我国的防护林体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当日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图10),回答22—23题。

小题1:有关我国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带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B.暖温带内各地的活动积温都相同
C.温度带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D.亚热带可进一步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
小题2:积温条件会影响区域?(?)
A.粮食作物熟制
B.科技发展水平
C.农作物种类
D.水旱灾害分布


参考答案:
小题1:CD
小题2:A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温度带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同时暖温带,内部积温也有差异;温度带是按照积温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划分的;亚热带可进一步分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
小题2:当日均温度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所以积温能够影响粮食作物的熟制,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而我国北方地区只能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南北方的农作物作用差别也很多。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描述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特点并阐释其主要影响因素。(8分)
(2)东北大米粒形短圆,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胶质率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饭粒油亮、香味浓郁。在东北种水稻有两种观点。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6分)
观点A: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
观点B:东北地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水稻
(3)近年来中国人到甲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6分)
中国气象视频网2013年8月16日讯近期,强降雨“驻守”东北地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等多条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受持续降雨影响,松花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黑龙江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黑龙江、嫩江和松花江干流800多处堤防发生渗漏、冲刷、管涌等险情。
(4)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此次洪涝产生的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分布特征: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影响因素:纬度(太阳辐射)(2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2分)。影响因素:地形(2分)。
(2)观点A: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
原因:东北地区雨热同期;水系发达、多湿地,水源充足;全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形辽阔平坦,利于机械化;广泛分布着黑土,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我国人口多,市场广阔。(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共6分)
观点B:东北地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水稻
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尤其是水稻幼苗是容易受到寒流影响;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不足;本地居民以面食为主,距离市场远。
(3)甲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甲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甲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共6分)
(4)7-8月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在此停留时间长,降雨强度大;东北地区地形封闭,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仅靠黑龙江、辽河排涝于区域之外,雨水多时排水不畅、不能及时排洪。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描述走向特点关键要学生分段考虑,在于学生看图能力,析图等分布特征: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由题意可知,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受当地温度的影响,由图可知走向,而影响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由于东段走向为纬度平行,且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地形:由于西段的走向是由于大兴安岭的影响。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理由的阐述主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热量、温差、降水)、土壤、地形、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地价等分析。同时只要考虑水稻的生产习性——需大量的热量和水。
(3)租地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政策、农业科技、劳动力、市场、地价、工业基础等等。在甲地在我国东北和俄罗斯交界处,所以有政策影响;同时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地价低;工业基础好,提供化肥等农业必需品和市场广大等等。
(4)洪涝灾害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考虑地形和气候,在东北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除不畅;气候:在8—9月份,影响我国的雨带推移至东北一带,且停留时间长,形成持续性降水;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黄河流域沿某纬线的局部剖面图与黄河流域图,回答:(10分)

(1)黄河流域能源十分丰富,但分布不均。在其上中游河段?(能源)丰富;下游广大地区?(能源)丰富。
(2)①省区的简称是?,所处的温度带为?,干湿地区为??
(3)B地形区为?该地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农作物的熟制为?
(4)A地区的地貌特征是:?,A地区典型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


参考答案:(1)水能?石油
(2)?湘?亚热带?湿润地区?
(3)?华北平原?棉花?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4)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且暴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