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06:34
1、综合题 下图为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C),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4分)
(3)叙述图示大河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及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大于26°C,小于28°C(1分)
地势高(武夷山),气温低(1分) 相邻等高线温度差为2°C(1分)
(2)乙冷丙热(1分);丙地海洋性强,冬季气温偏高(1分);武夷山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使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小(1分);沿岸暖流的影响使丙地温度较高(1分)。
(3)冬季(1分) 径流量较少(1分) 海水上涨倒灌(潮汐) (1分) (或人为在河道中大量挖沙)
本题解析:
(1)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结合图示等温线的分布,知其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差值为2℃,根据区域定位,在山地(武夷山)的影响下甲地温度较低,应大于26℃,小于28℃。
(2)影响气温高低因素有:纬度高低、海陆位置、地形、季风影响、洋流。乙、丙两地纬度位置相当,但丙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偏高;乙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于丙地;沿岸有暖流,对丙地起增温作用。
(3)咸潮多发于河流枯水期,此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容易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
考点:影响气温高低因素;大河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及其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当天津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当天津白昼最短时,即冬至日时,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应向南移,故C图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小题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小题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冷气团后退,故判断为暖锋影响,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气压减低,故选B项。
小题2:图示地区岩层发生弯曲,故判断为褶皱,A正确,图示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但地表向下凹,故地貌属于谷地,故乙地应为背斜成谷,B错误;丙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为山地,故丙处应为向斜成山,C错误。图示岩层没有出现断裂和错位,故没有断层,D错误。
小题3:图示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一般地表也应向上拱起,但图示地区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故易被侵蚀而成谷。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的气团移动特征,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和天气特征;结合图示的岩层弯曲和地表起伏判断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年11月28日当地时间10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结合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图中所示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③来自大气辐射并指向地面代表大气逆辐射,②来自地面代表地面辐射,①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可以通过环节①,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通过环节③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故选项C正确。
【小题2】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不易被大气吸收,能量最为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接收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容易被大气吸收,所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②所示,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甲、乙两地( )
A.1月气温差异大
B.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大
C.7月气温差异大
D.乙地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小题2】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相比,丙地气温特点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气温低,海陆因素
B.气温低,地形因素
C.气温高,海陆因素
D.气温高,地形因素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和7月气温均高于25°C,温差小。甲地1月降水量在250-750mm之间,7月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降水量季节变化幅度在750-1250mm之间;乙地1月降水量在1000-1250mm之间,7月降水量在1000-1500mm之间,降水量季节变化幅度在250-500mm之间。因此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于乙地。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地1月份东侧降水比西侧多,原因是1月份该地多东北风,东侧为迎风坡,西侧为背风坡。所以可以推断丙地为山地,而等温线在丙地呈现闭合曲线,更加印证了丙地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低于同纬度半岛东西两岸地区。该半岛呈狭长形态,海陆差别不大。
考点:等值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