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5:05:32
1、单选题 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的索契举行,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
【小题1】关于索契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里海之滨
B.位于波罗的海之滨
C.位于咸海之滨
D.位于黑海之滨
【小题2】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甲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乙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甲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重熔再生的是 ;属于变质作用的是 ;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是 ;表示冷却凝固的是 。
(2)在甲图中,C所属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岩石有 ,D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E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3)在乙图中,A、B两处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 处,C处地貌名称是 ,其形成的原因为 。
参考答案:
【小题1】⑥ ⑤ ④ ①
【小题2】玄武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小题3】A 沙丘 风力沉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判断,④为固结成岩,形成D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已经生成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⑤,生成变质岩E;图示A表示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而形成B侵入岩和C喷出岩。故表示重熔再生的是生成岩浆的⑥;变质作用是生成变质岩的⑤;固结成岩是生成沉积岩的④;冷凝作用是岩浆生产岩浆岩的①。
【小题2】C为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
【小题3】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乙图中A具有层理结构判断为沉积岩,而A为岩浆岩。C为沙丘,属于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分析,乙图的分析需要结合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景观,其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
【小题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巨蟒出山是巨型花岗岩石柱,花岗岩属岩浆岩。根据右图中地质循环分析,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丙、丁是变质岩或沉积岩。故选A。
【小题2】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体,后来地壳抬升在外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体出露,再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而成巨蟒出山景观。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侵蚀、固结成岩等。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而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小题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图示岩浆侵入石灰岩,所以花岗岩形成的时间迟于石灰岩,A选项错误;乙处为背斜山,B选项错误;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甲位于向斜的槽部,C选项正确;该处海拔总体低于500,起伏较小,所以为丘陵地形,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断层处岩层破碎,两侧岩层错开,②③正确;由于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存在陡崖和低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