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54:44
1、综合题 (32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1) 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简述,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图例信息可知,两个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根据材料一中提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西北部山区地形起伏大,水土流水严重,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因而实施退耕还林使耕地快速减少,东部平原、湖区属于湖北人口密集和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城市化和退田还湖使耕地快速减少。
(2)图示区域为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实施不同的措施。
(3)此问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武汉、防城港两市”和“积极影响”,得从武汉、防城港两市分开来分析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1月30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隆重召开,开幕式上用风光片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北部辽阔的大草原……。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题。
小题1:亚冬会召开期间( )
A.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B.阿斯塔纳的白昼逐渐变短
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小题2:哈萨克斯坦( )
A.东南部山地降雪量大,主要受太平洋影响
B.自然带的南北差异,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
C.境内河流均为注入内陆湖泊的内流河
D.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亚冬会在1月30日召开,此时地球公转已经经过近日点,逐渐向远日点运动,故公转速度逐渐减慢,A错误;1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长不断变长,B项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不断缩小,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项正确。
小题2: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由于远离太平洋,且受地形阻挡,故受太平洋的水汽影响少,A错误;该地区南北跨纬度不大,故导致自然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B项错误;图示东北部的河流为鄂毕河的上游,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C错误;该地区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故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源于我国云南省
B 在我国境内教怒江
C 流经5个国家
D 三角洲地区是东南亚最大的稻米产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在我国境内教澜沧江,流经6个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风蚀地貌发育
B.甲岛地热资源丰富
C.乙岛所在大洲有五大淡水湖群
D.乙岛按成因属大陆岛
小题2:一艘游船从甲岛出发前往乙岛,选择最合理的路线航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运河时,航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
B.逆流航行时所遇洋流均为风海流
C.所经海域水温越来越高
D.航行方向是先向东南然后转向东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比较。根据图示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甲表示冰岛;乙
位于夏威夷群岛
小题1:A项甲地由于纬度高,故多冰川地貌;错误;B项由于甲岛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热资源;正确;C项乙所在大洲为大洋洲;错误。D项乙岛按成因属
于火山岛;错误。选B项。
小题2:结合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过巴拿马运河为最短路线,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左图中a—l表示非洲西海岸地带的城市。右图中折线1、2表示这些城市1月与7月的降水量分布,甲、乙和丙中的某一条直线表示赤道。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左图中的E、F、G、H是19世纪欧洲探险家走过的路线,有关探险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道路E,通过广阔的沙漠之后,看见火山在喷发
B.道路F,快要通过沙漠时,在途中看到有外流河的湖泊
C.道路G,看到大裂谷,其附近高山山顶常年积雪
D.道路H,最初在海岸附近看到缓坡,然后是广阔的平原
小题2:右图
中7月的降水量和赤道组合正确的是
A.1和甲
B.2和乙
C.2和丙
D.1和乙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