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6-26 14:35: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所给的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0分)

(1)(3分)在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中,
①为?、②为?、③为?
(2)(1分)图示②圈层中,A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3)(6分)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参考答案:(1)光球、色球、日冕?(2)日珥?
(3)影响地球气候和天气的变化、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高纬度地区形成极光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图示②表示色球层,A表示发生于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日珥。(3)黑子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的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产生高纬地区的极光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图。甲图中的虚曲线是____________线。乙图此时A地的人发现天已经亮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作用。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到乙图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30°S地区太阳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集能效率最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乙图?晨昏线(等太阳高度0°线)?散射(各1分,共3分)
(2)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1分)(如答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不给分)?先变慢后变快(1分)
(3)此时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日照时数更长(各1分,共2分)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削弱作用小。(各1分,共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以下是某月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回答1-4小题
1..根据上图判断甲河流和乙河流分别是 ? ? ? ?2..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海水的盐度大小?3..图中等海水盐度线分别规律是4..该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A.尼罗河圣劳伦思河
B.印度河长江
C.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
D.恒河多瑙河
E.①>②>③>④
F.①<②<③<④
G.①>④>②>③
H.③<④<①<②
I.和纬度位置基本平行
G.和海岸线基本平行
和降水量线基本平行
和河流流向基本平行
河流淡水因素
纬度因素
降水因素
洋流因素


参考答案:1. C
2. B
3. B
4. A


本题解析:1.根据经纬度可确定甲河流为密西西比河,乙河流为亚马逊河。距河口越近河流盐度愈低可确定题为B,
2.由图可看出海水等盐度线答题和海岸线平行,
3.这主要是河流径流对海水的稀释作用造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⑴如图所示,Q点为晨昏圈与70°N的切点。图示时刻,Q点的地方时为        点(2分)
⑵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
⑷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4分)
⑸Q地位于M的                方向。(2分)
(6)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趾点(70°S,60°E)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分)


参考答案:(1)12:00 (2)C (3)自20°S往南北两侧递减 (4)Q>P  14  (5)东北 (6)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可知70°N 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120°W 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则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70°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的纬线20°S, 即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较长,纽约的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较低位置;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直射点纬度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 (4)该日,Q 地刚好出现极夜,Q 地夜长大于P 地夜,M 地昼长为14 小时; 本卷第12 页(共17 页) (5)根据两图中经纬度值可知Q 地位于M 的东北方向; (6)Q 地对趾点的坐标是(70°S,60°E),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40°=(90° -50°),0 时太阳高度为0°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由甲向乙运动的过程中,亳州地区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放鞭炮,守岁迎春
B.吃月饼,共庆团圆
C.荡秋千,踏青插柳
D.望双星,鹊桥相会
【小题2】太阳直射点位于乙点时,下列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赤道  ②南回归线  ③北极圈   ④南极圈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小题3】太阳直射点从甲到丙的移动过程中,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B.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C.亳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当太阳直射点由甲向乙运动的过程中,正值春分到夏至期间,亳州地区春季有荡秋千,踏青插柳的文化现象,C对。此时春节已过,A错。中秋、七夕未到,B、D错。
【小题2】太阳直射点位于乙点时,正值夏至,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距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所以由大到小依次是①③②④,A对。
【小题3】太阳直射点从甲到丙的移动过程中,是由赤道到北回归线,再到赤道,公转速度 是快→慢→快,B对。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小→大→小,A错。亳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大→小,C错。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短→长,D错。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