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29:26
1、单选题 “电荒”、“煤荒”、“油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读我国核电站分布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图中核电站分布特点最能说明该区
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运输
B.常规能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C.铀矿丰富,核电站近原料产地
D.地形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
小题2:下列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
B.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立
C.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
D.鼓励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来看,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核电站发电所需原料很少,所以排除A、C。
小题2:要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应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做。开源主要应该加大对我国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参与能源安全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节流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着手。而如果通过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来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就会使我国的能源供给依赖于外国,无法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沼泽、滩涂、水库和稻田等湿地的共同特点是
[? ]
A.地表常年有水
B.地表经常有水
C.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D.地表无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区域中平原的名称。与东北的三江平原相比,它们作为商品农业基地的自然优势区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至少答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位于我国的亚热带,纬度低,气温高,热量条件更好,一年二到三熟,复种指数高。
(2)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湿地面积大幅下降。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砍伐,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河湖的淤积。
(3)①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④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源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答对任意四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1)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 区是 ________地区。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
(3)A区能源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丰富,主要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
(4)D区矿产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能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图
阅读材料二回答(5)~(6)题
(5)东北地区沼泽面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少)。(2分)试从气候方面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3分)
(6)试分析有没有一些产业部门,既能利用沼泽资源,使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沼泽生态功能不至于丧失?试分析并提出这些产业部门的名称。(5分)
参考答案:
(1)C?
(2)秦岭—淮河
(3)煤炭、石油;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4)有色金属;水能
(5)减少(2分)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3分)。
(6)用芦苇造纸(并治理造纸厂的废弃物),发展湿地养殖业,利用湿地的特殊生物物种发展生物制药等(5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图中信息反映,西藏面积占25%,人口比重为1%,故人口密度最小。
(2)根据中国自然分区,A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自然分界线为秦岭——淮河。
(3)A区北方,主要能源为煤炭和石油,如煤炭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辽宁等;石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如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D区南方,主要分布有色金属,如江西、湖南、云南、广西等,能源主要是水电,如中南地区——长江流域,西南地区——珠江流域。
(5)分析图中信息,东北地区的沼泽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到辽河不断减少。沼泽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和气候,依题意,从气候分析,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东部获得的热量少,蒸发弱,而南方气温高,地表水不易保存,同时,北部为湿润区,降水量大,而南方为半湿润区,降水量少。
(6)考查湿地的保护,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湿地资源的加工、旅游业、水产养殖业。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材料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图21)?
(1)关于“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3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对水汽的阻隔,降水少,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
(4)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京九、浙赣铁路干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5)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鸟类及其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途径: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