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29:26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对周边地区热力作用产生影响,所以对降水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因季节而有差异。
材料二:浙江西部山区某水库对降水量的影响图
材料三:水库地区地形图(图2)。
材料四:
? 材料二中的水库,在近几年,当地政府逐渐开发成为旅游资源,游客数量连年上升,旅游业成为了当地重要的产业。
(1)请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水库、湖泊和江河等水域对降水量季节差异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描述材料二中浙江西部山区某水库库区1968~1972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并简析成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适应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库区农业生产可做怎样的调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季节差异:夏季减少,冬季增多。夏季水域温度低,上升气流弱,降水少;冬季水域温度高,上升
? 气流强,降水多。
(2)变化特征:由水区向南北两侧递增,且南部地区降水量大。原因:水区受水的热力作用影响大,南
? 部地区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
(3)水土流失。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地形起伏大;砍伐林木,获取生活燃料;陡坡开荒。
(4)加大淡水养殖业、林果业比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资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资料二:晋陕内蒙古地区十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图18)
(1)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 、 。(2分)
(2)该区盐渍化严重十地主要分部在(? )(2分,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 B.灌溉农业区? 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 D.过度开垦区
(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
,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填字母)。(6分)
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 B.粗放经营? C.脆弱的生态环境? D.沙丘开垦
E.风蚀、水蚀加速?
?F.土地肥力下降
(4)简要分析该区农牧交错带控制土地退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分)
参考答案:(09苏锡长常镇二模卷)(13分)
(1)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水力侵蚀)(2分)? (2)A B(2分,多答、少答不给分)
(3)纵列
自左向右、白上而下依次:? C B D A F E? (6分)
(4)①因地制宜,退耕还草还牧,合理利用土地;②发展喷灌、滴灌技术,合理灌溉,避免次生盐渍化;③依赖科技提高农业单产和效率,走集约经营之路;④(避开大风季节、少雨年份)因时制宜地开垦;⑤植树造林,加强农田保护网的建设;⑥增施有机肥;⑦控制畜载量,建设人工草场,避免过度放牧;(3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材料2:下图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图。
材料3:下图为“某地社会、生产、生态系统联系图”。
?
(1)若材料3中图示现象发生在A地带,则材料3图中②表示________(某种生态破坏现象)。(4分)
(2)简析材料2图中①地植被破坏后产生的主要危害。(7分)
(3)材料2图中②地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区,其生态作用十分重要,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水土流失
(2)草原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深;沙尘暴增多,沙漠化扩大;土壤肥力下降;牧草产量、质量下降,畜草矛盾突出;物种减少等。
(3)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贫困人口较多。
本题解析:
(1)结合题干可知A地带为南方丘陵山地带。该地区人多地少,为获取更多耕地资源很多地方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普遍。
(2)材料2中①地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草场广布,但牧草破坏严重,植被的破坏导致本地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3)应结合本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沿经线的差异
B.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不会出现荒漠化的现象
C.扩大绿洲的规模,是西北干旱地区防止荒漠化扩大的有效途径
D.我国的地带性荒漠,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温带荒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东向西,由于水分条件的递变而形成地域分异,故主要表现为沿经度方向的地域分异,A错误;荒漠化是指一切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退化信息,故包括季风气候区内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现象,B错误;扩大绿洲规模,将加大水资源的利用,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扩展,C错误;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降水少,而形成的地带性荒漠,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力作用,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进而分析我国区域的内部差异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构成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国家与我国情况接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今后重点开发的能源及原因正确的是
[? ]
A、水能—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
B、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大
C、核能—清洁可再生
D、煤炭—储量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