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17:41
1、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可达1 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 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 米左右。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三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000 平方公里(39,000 平方公里属于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和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方。
(1)指出洞里萨河的流向变化及其对应的大致月份,并说明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5-10月(或6-9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1-次年4月(或10-次年5月),由西北流向东南。? 成因:5-10月为雨季,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水位; 11-次年4月为旱季,洞里萨湖水位高于湄公河水位。?
(2)水循环可以通过径流等环节完成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交换,并塑造地表形态;湄公河属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不断释放能量,将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地区,堆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以搬运方式完成了物质的迁移,以侵蚀和堆积方式塑造了河流地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地下水供水比例指地下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的比值。下图示意2000-2009年北京市供水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2000年后地下水供水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2)说明北京大量开采地下水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措箍。(9分)
参考答案:
(1)(6分)先上升后下降(2分)2000—2004年,地表供水量持续下降;2004—2009年其他水源供给量上升。(4分)
(2)(9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生态环境变化(答对3点得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节约用水,提高溯源利用率。建设跨流域工程,开发新水源;丰水期时开展地下水回灌;提高地下水保护意识;加强管理,防止滥采地下水。(答对3点得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由图上面的曲线形状可以知道,地下水供水比例的变化情况是先上升后下降;由图看到,总体供水由三个组成:地下水、地表水、其它水源;前期是由于地表水的柱状变短,引起地下水供水量增大,而后来加入了其它水源且地表水逐渐增加,使得地下供水量变小。
(2)如果大量采用地下水,会出现漏斗区,造成地表下陷,进而引发其它环境问题。因此,应该开源节流,制止过度开采地下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14题。
小题1:图中环节①的名称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输送
小题2:下列环节能形成水循环的一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小题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①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应该是海洋水蒸发的水汽通过风等作用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选择B。③从海洋箭头向上,是海水蒸发,②是从海洋上空箭头向下,是降水,④是从陆地上空箭头向下,是降水。
小题2:图中有海洋内循环②③,陆上内循环④以及其他环节,海陆间水循环③①④⑤,因此选择B。
小题3:在海陆间水循环中有一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通过河流完成,而人类对河流改造等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因此是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走在路上,“海景”随处可见;呆在家中,却一不小心成为“海景”。2014年6月23日正逢入梅首日,一场大雨浇透江城武汉,久违的“看海”,又成为市民们的调侃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武汉市“海景”随处可见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硬化路面建设直接导致该区域 ( )
A.降水增加
B.地下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小题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次降水能促进武汉市水资源更新 ②降水后武汉市地下水补给长江水
③武汉市水循环减弱 ④本次降水对武汉市的地表形态会产生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武汉市“海景”随处可见是在一场大雨之后。所以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硬化路面建设直接导致该区域地表径流变化增大,积水量大,排水能力差,形成的城市内涝,D对。降水量,水汽输送没有明显变化,路面硬化,地下径流减小,A、B、C错。
【小题2】本次降水最终进入河道,能促进武汉市水资源更新,①对。降水后因地面硬化,渗入地下的水少,以径流形式进入河流,②错。路面硬化不会导致武汉市整体水循环减弱,③错。本次降水地表径流增强,对武汉市的地表形态会产生影响,④对。所以C对。
考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受降水量的影响,所以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