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14:48
1、单选题 读南北朝时期瘐信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
A.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B.春季增温快的现象
C.印度雨季来临前的天气
D.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小题2: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四川盆地
C.台湾海峡两岸
D.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题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小题4: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指的是梅雨季节,“五月炎蒸气” 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小题2:梅雨对应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长江流域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题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是水分差异造成的。
小题4: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受风力作用比较明显。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森林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大陆的西岸;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而亚寒带针叶林带横贯亚欧大陆,跨经度最广。故选D
考点:自然带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自然带的空间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
[? ]
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
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
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
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2.该区域的自然土壤类型是3.若该地地形为丘陵,山地的南坡马尾松生长良好,北坡冷杉生长正常,这种差异反映了陆地环境的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 ? ? ? ? ? ? ? ? ? ? ? ? ? ? ? ? ?
D.热带季雨林
E.水稻土
F.砖红壤
G.红壤
H.紫色土
I.从赤道向极地的地域分异
G.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分异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结合上题分析,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土壤为红壤。
3.山地两侧向阳坡和背阳坡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非地带性分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多选题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完成下面问题。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区
B.“拉尼娜”现象主要发生于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区
C.“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秘鲁寒流势力过强,大量冷海水沿赤道附近西进造成的
D.“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势力过强造成的
E.秘鲁沿岸多暴雨洪涝
F.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G.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H.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参考答案:1. AC
2. AC
本题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灾害。
1.“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发生在同一片海域的不同地理现象。当南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异常升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为拉尼娜现象。所以B选项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东南信风的势力也减弱,所以本题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2.厄尔尼诺现象现象发生是,不仅仅影响当地的环境,还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因为寒流势力减弱,秘鲁沿岸多暴雨洪涝,所以A正确;上升流减弱,营养盐变少,鱼类的饵料减少,所以大量海鸟死亡,B选项错误;印尼降水变少,易发生火灾,所以C正确;澳大利亚降水较少,所以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