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13:06
1、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海陆热力性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这一现象为地球自转,结合实验它只能演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情景明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便迎刃而解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东十区)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污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震发生时,日本的区时是(?)
A.11日11时46分
B.11日15时46分
C.12日11时46分
D.12日15时46分
小题2:该地震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正向南移
B.北半球,正向北移
C.南半球,正向南移
D.南半球,正向北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日本地震区位于东十区,相邻时区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所以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时间是11日15时46分,B对。A、C、D错。
小题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3月11日,太阳位于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所以D对。A、B、C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就是:
A.世界通用时间
B.东八区地方时
C.东八区区时
D.北京所在的东经116°地方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黄亦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序号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表示黄道平面的是?。
⑵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
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纬线)和?
(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⑷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G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参考答案:(1)①?②
(2)23°26′
(3)北回归线(23°26′N)?南归回线(23°26′S)?(两者前后顺序可对调)
(4)昼夜等长
本题解析:(1)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34′.(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4)太阳直射于赤道,全球昼夜均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2)这一天的日期是?前 后,此时南半球是?季。
(3)图中AB是?线。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这一天以后北京的白昼将
变?。
(5)图中C、D两地各是几点钟?昼长分别为几个小时?
时间:C?, D?;?昼长:C?, D?。
(6)这一天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参考答案:(1)23°26′N?(2)6.22?冬?(3)晨?
(4)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昼最长夜最短?短
(5)2时? 10时? 12小时? 4小时?(6)66°34′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2)结合上题分析,此日为北半球夏至日。(3)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B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AB为晨线。(4)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将出现昼变短夜变长现象。(5)根据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则可推理C点所在经线为2点;D点所在经线为10点。C点位于赤道上,昼长始终为12小时。D点此时为日出10点,故昼长为4个小时。(6)利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判断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判断太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并能结合晨昏线图上时间问题分析的突破口:找出6点、18点和12点的位置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