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11:42
1、单选题 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G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平均气温增幅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图中G地近10年平均气温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市化推进?②工业生产的发展
③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全球气候变化2.若该地工业布局合理,则
①工业区最可能位于西南部?②工业区最可能位于东北部
③盛行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④盛行风向最可能是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知,G地近10年气温增幅不等,东北部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引起的热岛效应,大面积植树造林会使气温增幅降低,全球性气候变化应该在图示范围内气温变化一致,不会出现局部地区增温现象,故①②正确。
2.工业区由于工业生产地面增温较大,图中东北部增幅较大,因此工业区可能位于东北部;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故盛行风向可能为西南风,②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工业布局。
本题难度:困难
2、多选题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
A.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形成原始海洋,提供充足的水分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宜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C.太阳的光热条件一直很稳定
D.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能吸引住适合生命生存发展的大气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出现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就内部条件而言,地球需要满足“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温度范围等”;就外部条件而言,地球要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即:太阳发光、发热条件长期稳定,为地球生命物质演化提供足够的光热条件;太阳系以及周围天体各行其道,尤其是相距较近的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得地球运动过程安全可靠,有利于生命物质演化发展。由上分析可知,B、C为正确选项。
考点: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球上有生命产生所需外部条件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大庆属于哪种区位类型
A.交通枢纽
B.自然资源
C.省会
D.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大庆主要由于石油资源的开采而兴起的城市。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问题。
1.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2.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E.D时段
F.B时段
G.E时段
H.F时段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组题通过两幅统计图,判断城市化所处阶段
1.⑤→⑥阶段反映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在较高(90%左右)的情况下下降,应为逆城市化现象,C项正确。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的应为②→④阶段;城市郊区化对应的应是加速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差别缩小。
2.乙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通过判读图形可知(判读方法如下图):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大约是48%、30%、22%,城市化水平大约为劳动力在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和,即52%,对比图1应在第③时段。
考点:1、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比重。2、学生阅读统计图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判读纵横坐标统计图和三维统计图的能力,并且联系人口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城市化阶段的判定,考查了学生对于地理事物发展特征的分析把握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6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2.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C.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E.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F.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G.加强交通法规宣传
H.在城市四周的交叉路口建设立交桥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根据材料反映甲国城市化起步早,为发达国家;乙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为发展中国家。
2.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应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