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11:21
1、单选题 读我国两个区域图,回答17~18题。
小题1:根据地理坐标,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444千米
B.1200千米
C.5500千米
D.1550千米
小题2:受气侯影响,乙区域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春旱和沙尘暴
B.台风和寒潮
C.霜冻和滑坡
D.洪涝和伏旱
2、综合题 图9中,甲图为孟加拉国等高线图,乙图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贾木纳河的一段的辫状河道,丙图为孟加拉国水稻种植季节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孟加拉国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这种地形主要是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
(2)形成贾木纳河辫状河道的主要自然原因
(3)从图13中可以看出,孟加拉国按气候特征可以明显分成两季,其中,11月至次年4月为______季,5至10月为______季。该国只能种植冬稻的地形是________,该地在其他季节不能种植稻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在三种稻米品种中,生长期最短的是________。若该国欲大力推广高产品种杂交稻米,并取代原来的低产品种秋稻,形成一年两熟的品种,该国必须加大农田________设施的建设
3、单选题 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4、单选题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江苏参加麦收,然后返回家乡麦收。导致两省麦收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江苏降水量少于山东
B.江苏纬度较低,气温回升的早
C.江苏小麦品种好于山东
D.山东农村富余劳力比江苏多
5、综合题 (24分)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简图(图1),图1为图2中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材料二:蒙古包是蒙古等马背上的民族传统的住房。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
材料三:图1中的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曲》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1)据材料一可知: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对此予以合理解释。(8分)
(2)蒙古包选址原则是:春洼、夏岗、秋平、冬阳。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原因。(10分)
(3)说出材料三中诗人王之涣《出塞曲》中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