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6 14:08: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示①表示岩层发生弯曲,为褶皱,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图示②表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图示③表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示④表示岩层发生断裂、错位,为断层,属于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岩层变化判断地质构造,并能结合地貌特征判断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即可。能抓住景观图示的岩层的变形变位和地貌形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欧洲大陆西侧第四纪冰川冰盖距陆地距离南北差异关联度最大的是2.第四纪冰期时,A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纬度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E.冰川侵蚀
F.冰川堆积
G.流水侵蚀
H.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到,纬度越高,冰盖距陆地越远,由此判断,纬度影响关联度最大,A对。海陆位置分布在南北部没有明显差异,距陆地距离南部小,北部大,不会是海陆因素,B错。这里流经的是北大西洋暖流,受暖流影响南部距离陆地应远些,C错。从图中箭头可以理解,冰川从斯斟的那维亚半岛跨过了波罗的海,移到了欧洲中部陆地上,不会是地形因素,D错。
2.结合图示箭头,当冰川移动到A处时,停了下来,移动过程中携带的土石在这里堆积,形成了堆积地貌。B对。冰川下滑过程中,形成冰川侵蚀地貌,不是在停止移动的地点,A错。第四纪冰川时期,这里主要是冰川作用,故C、D错。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冰川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E.流向
F.含沙量
G.汛期
H.流量
I.地下水位下降
G.河水流速减慢
淤积速度加快
出现侵蚀后退


参考答案:1. B
2. A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故D错。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B对。乙地泥沙堆积,甲地侵蚀,即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故A错。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故C错。
2.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选A。
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泥沙沉积量减少,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三角洲可能后退,故选择D。
考点: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
点评:本题组为2009年广东地理高考试题,难度居中,思维量较大,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地理图像的理解,河湾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在河流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出现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的判断至关重要。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是黄土高原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2.黄土高原成因是
A.东南季风向西南季风过渡地带
B.森林带向荒漠带过渡地带
C.流水作用为主向风力作用为主过渡地带
D.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
E.流水侵蚀
F.风力侵蚀
G.流水堆积
H.风力堆积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2.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据此回答题。1.我国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2.形成喀斯特石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山东丘陵
E.风力侵蚀
F.流水侵蚀
G.风力沉积
H.流水沉积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在我国的主要地形区中,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故石漠化分布最为广泛。
2.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程度低,而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则岩石裸露而形成石漠化地貌。故其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和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还可结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红漠化”比较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