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06:50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
(2004年12月28日~2005年1月3日)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 过境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过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__________一带。
(3)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单项选择)__ ___________
? 
(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多项选择)___________
? 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 B、交通事故频发
?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 D、羽绒服装热销
?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参考答案:(1)气温较高(受暖空气控制)、气压较低
?气温骤降,风力加 大(伴有雨雪)
?气温较低(受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西伯利亚、蒙古
(3)B
(4)ABD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示意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单位:mm )分布,读图完成1~2 题。
?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盛行风向?④纬度位置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几十年前,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地方,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显示,和30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32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区域的土地利用构成中,比重最高的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筑用地
【小题2】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
B.河谷地带
C.高山草原带
D.交通沿线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适宜高寒牧草生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C对。根据图例可以看到,林地、耕地只分布在沿江沿河地区,占比重小,A、B错。青藏地区地广人稀,建筑用地少,D错。
【小题2】12月至次年3月是冬季,高山荒漠带不可能只在冬季是沙源,A错。高山草原带有植被保护,不会是沙源地,C错。交通沿线区铁路、公路不是沙源,D错。只有河谷地带,冬季因水位下降,河底泥沙出露,成为主要沙源,B对。
考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沙源分布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图a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b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a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D.甜菜
【小题2】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 )
A.东南信风北移
B.东北信风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D.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a中阴影部分分布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相对而言降水较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小麦。答案选B。
【小题2】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能给该地区带来降水的是西南季风,该季风的成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形成的。答案选A。
考点:该题考查印度的农业分布状况及季风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位置的移动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东亚地区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所以东亚地区形成了季风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东亚季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