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4:05:44
1、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洞庭湖年平均输水量
| ? | 年输沙量(108m3) | 占入湖总沙量(%) |
| 长江来沙 | 1.094 | 82.0 |
| 四水来沙 | 0.241 | 18.0 |
| 入湖总沙量 | 1.335 | 100 |
| 出湖总沙量 | 0.351 | 26.3 |
| 湖内沉积量 | 0.984 | 73.7 |
参考答案:(1)河道弯曲、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
(2)夏;夏季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携带泥沙量多。
(3)湖泊面积和容积减小;1974年以前减小速度较大,1974年以后减小速度变缓。
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
(4)湖泊调蓄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鸟类栖息地消失;净化水源和空气的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湖泊。(1)A表示长江中游的荆江段,由于河道弯曲,故泥沙淤积,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2)雨季时,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且河流流量大,输沙能力强。故夏季入湖泥沙最多。(3)通过洞庭湖的面积和湖泊容量变化反映: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缩小。主要原因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4)考查湖泊的生态功能。湖泊能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蓄洪涝灾害;为各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水中的污染物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洞庭湖“变大”?
A.封山育林
B.退田还湖
C.加固干堤
D.跨流域调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退田还湖可以增加洞庭湖的面积,可以是洞庭湖“变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开发利用和治理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B.荆江分洪工程,对长江的防洪和航运起了良好作用
C.长江流域的植树造林,重点在干支流的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的水库只能建在上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所以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荆江分洪工程,对长江的防洪和航运起了良好作用;长江流域的植树造林,重点在干支流的上游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长江流域的水库在中下游的支流上也可以修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参考答案:
(1)集中分布在上海市的东部及东南部;沿江沿海的分布;位置形态呈点状分布。(3分)
(2)与新加坡相比,上海应进一步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拓宽渠道,增加服务业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高等教育;加速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普及(3分)
(3) 不可行;把握“内陆省份”与上海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差异、人才资源、历史基础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不能简单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3分)
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提高。
不利: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热岛效应增强;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4分)
本题解析:
(1)从图形可知上海自贸区集中分布在上海市的东部及东南部;主要沿江沿海分布;呈点状分布。
(2)新加坡与上海相比的优势都可以拿来学习。加强货物贸易;提高服务业的劳动效率;增加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加速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及应用的普及等等。
(3) 不可行;由于“内陆省份”与上海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差异、人才资源、历史基础等方面的不足,因此不能简单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
(4)(4)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提高。不利: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热岛效应增强;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
A.樵采天然植被
B.开发利用太阳能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加大煤炭的开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故开发利用太阳能,且清洁无污染。而樵采植被、开挖煤炭会导致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而当地气候寒冷,不利于薪炭林的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青藏高原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判断不同的能源开发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优势显而易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