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3:59:34
1、单选题 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 ( )
A.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地震波在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明显下降。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深层海水盐度较高,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域封闭
②水体较深
③蒸发旺盛
④陆地径流汇入
⑤暖流影响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E.甲海域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宝库
F.图示区域是第一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G.图中西部河流为内流河
H.图中山脉西部降水多于东部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黑海及周边区域。
1.该处海域为黑海,海域较封闭,故不受洋流影响,⑤错误。弱蒸发旺盛则表层海水盐度较高,故③错误。
2.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故图中山脉西部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少雨。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09年9月16日至30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并且观测到一次C2.0级耀斑。据此回答1~3题。1.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2.在日面上观测到两个活动区的主要判断依据是3.观测到的这次C2.0级的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10年
B.11年
C.76年
D.60年
E.黑子
F.耀斑
G.日珥
H.太阳风
I.光球层
G.色球层
日冕层
日珥
参考答案:1. B
2. A
3. B
本题解析: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黑子和耀斑,他们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明显的周期平均为11年。
2.一般以太阳黑子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的主要依据。
3.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日珥发生在日冕层。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北京时间)示意图。
1.该日最有可能是2.①地位于②地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E.东南方向
F.东北方向
G.西南方向
H.西北方向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1.根据该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两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即昼短夜长,故判断为我国冬至日。
2.根据①地昼长较②地昼长长,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越往南昼越长,故①位于②的南方;从根据两地正午的北京时间可计算两地的经度,判断①位于②的东侧。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2.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
E.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
F.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
G.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
H.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时刻为6时。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为北京时间(120°E)12时50分,两地相差6小时50分,则经度相差102.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应在7.5°E左右,故选A。
2.北半球昼最长的一天为6月22日(夏至日),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时间是从6月16日至6月24日,故选A。南极洲这段时间没有极昼现象,排除B;地中海地区此时正值炎热少雨的夏季,河流水位低,排除C;6月22日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此日正午天安门广场上旗杆的影子最短,此日之后,旗杆正午的影子逐渐变长,排除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