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4 22:32:12
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①→②→③
? B、①属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 C、①②国旅游业发达
? D、③可能是阿根廷的产业结构
(2)若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布局的市场、动力和劳动力因素,则①②③所代表工业
? 的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是
[? ]
? A、①有色金属冶炼厂 ②糕点厂 ③棉纺厂
? B、①面包厂 ②炼铝厂 ③电子装配厂
? C、①钢铁厂 ②制糖厂 ③服装厂
? D、①食品厂 ②服装厂 ③化工厂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该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米~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6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4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本题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读图以及提取图文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图中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特征,分析出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盛,又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所以干旱。第(2)题,题中说到当地降水量约50毫米,说明气候非常干旱;再结合题中信息东部山地有积雪冰川分布,可分析出当地发展芦笋种植的用水来源。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主要是掌握评价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评价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某地农业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称为我国经济最充满活力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写出经过该区域的我国两条主要铁路干线名称
(2)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点
(3)B城市自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崛起成为特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试简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地理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1)京广线(1分) 京九线(1分)
(2)以平原(三角洲)为主;(1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1分)河网稠密。(1分)
(3)①临海,对外联系便利(交通发达);②毗邻香港,靠近经济发达地区;③实行了特殊的经济政策;④劳动力资源丰富(答对其中任三点,各2分,共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广东省东莞地区某河流流域从1990年-2009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图是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统计图。(8分)
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自1990年以来,近20年间该河流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是:
?类型明显减少,?类型急剧增加,呈现出典型的?过程。其原因是?。(每空2分,共8分)
参考答案:农林用地(或写出耕地、高覆盖度林地、中覆盖度林地其中一个)(2分)
城镇用地(或写出高密度城镇、低密度城镇其中一个)(2分)
城市化(2分)
经济(工业)发展快;收入高,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移民;(答对其中一点可给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直接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地区农林用地的减少,城镇用地的扩大,反映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共同组成,故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