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6 03:03:31
1、综合题 左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右上图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右下表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甲地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根据右上图描述甲地1960年到199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3分)
(2)我国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南方比北方?,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4分)
(3)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的地下水位曲线图,右上图中曲线的一处出现错误,请指出并说明判断的依据。(3分)
(4)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400~500mm (1分)?气温上升(1分);降水减少(1分)
(2)高?(1分)气候(或降水)、下垫面(或植被覆盖率、土壤含水量);(地理)纬度(3分)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地的地下水水位曲线(水位应该下降)(1分),由于(自然原因)此时段该地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水源不足;同时(人为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答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即可得2分)
(4)城市发展,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地表径流量(或外流量)增大,地表水或雨水下渗量减少。(1分)
本题解析:
(1)甲地附近有闭合的500mm等蒸发量线,该线南侧为600mm等蒸发量线,北侧为500mm等蒸发量线,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甲处的数值范围为大于400mm,小于500mm。右上图图示1960年到1990年,气温在上升,降水减少。
(2)根据图中等蒸发量线数值分布变化特征,我国南方地区蒸发量高于北方地区。主要原因有: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北方多,植被覆盖率比北方高(可供蒸发的水分较北方多),南方的纬度较北方低,温带较高,蒸发较旺盛,所以导致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或降水)、下垫面(或植被覆盖率、土壤含水量);纬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地下水水位曲线应该下降,但图示地下水位曲线上升。判断依据为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温升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多,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大,所以地下水位曲线应为下降。
(4)表中数据反映乙地某城市1996年到2000年蒸发量降低,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该种变化情景符合城市化的结果。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导致地表水或雨水下渗量减少,从而地下径流减少,而地表径流增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全部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的一组是(? )
A.兰州、西安、太原、石家庄
B.成都、西安、郑州、武汉
C.昆明、贵阳、重庆、太原
D.昆明、遵义、重庆、兰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中的石家庄在第三级阶梯;B中的郑州、武汉在第三级阶梯上;D中的遵义不是特大城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石家庄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团”,以此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城市。读石家庄“一城三区三组团”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判断,“一城三区三组团”中的“三区”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
A、老城区—①滨河新区—②东部新区—③
B、老城区—①滨河新区—③东部新区—②
C、老城区—②滨河新区—①东部新区—③
D、老城区—②滨河新区—③东部新区—①
2、从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因素上分析,东部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 ]
A、金融商贸、文化娱乐
B、商务办公、商务服务
C、高新技术产业
D、重化工业、轻纺工业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3为“长江三角洲两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州的城市等级比镇江高
B.无锡的服务功能比苏州多
C.杭州的服务功能比宁波齐全
D.南京与上海的服务范围不相交
小题2:与1985年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表现在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及城市化。
小题1:根据图示城市的等级大小可以解答。
小题2:城市化使城市区域相比乡村地区降水多,温度高,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3、图4是我国东部某城市1981年和2005年比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4中①②③④四地,按商业网点的经济效益,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小题2:从1981年到200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市场广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网点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题1:商业网点的经济效益高低与人口数量、消费水平、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关,从图示可知,④在城市中心,人口多、消费水平高、交通便利、效益最好;①离城市近,且交通便利;②和③都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且③位于山区,效益最差。
小题2: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地价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且可减少对市中心的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