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20:14:40
1、单选题 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灾,一般要具有下列条件中的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时间比正常年份长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灾与河流的水系特征、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流域内的降水有关,如果全流域普降暴雨或汛期时间比正常年份长容易发生全流域特大洪灾,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会加剧灾害。河流的流域面积受地形地势和气候的影响,短时间内一般不会有多大的变化。所以长江流域的流域面积扩大不正确。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
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E.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F.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G.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H.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地表温度距平低,寒潮频次高;温度低,亚洲高压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但是冬季农作物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秋末和初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大,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的收获和播种,并不是因为强度大;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冬季农作物少,所以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虽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2年2月6至11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44届会议在杭州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会议上表示,2011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共造成29人死亡或失踪。图中能够反映影响我国的台风成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如图③,所以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下列地区地震活动较少的是
A.华东
B.青藏
C.台湾
D.华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地震活动较少的是就是离板块交界处较远的地方,所以是华东地区。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堰塞湖是指由火山熔岩流、冰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发生崩塌,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结合材料,据图分析,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2.该堰塞湖形成以后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滑坡
D.洪涝灾害
E.该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F.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地区才属于自然灾害
G.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H.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灾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根据题目叙述“堰塞湖是指由火山熔岩流、冰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发生崩塌,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根据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变化,发生了滑坡现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该堰塞湖形成以后淹没了村镇,所以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