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受热过程》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6 19:47: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根据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多少与太阳高度成反比
B.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成正比
C.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多
D.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多少与太阳高度成正比;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成反比;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少。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发现:某地区某日最高气温并没有出现在午后2:00(地方时),而是出现在12:00(地方时)前后。他们猜想:该现象的出现与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请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箭头①②③④中,可能导致该地最高气温时间提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 根据箭头来源和方向分析,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被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①来自地面,是地面辐射。② 由大气指向地面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大部分还给地面,减少了地面的热量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B对。A、C、D错。?
小题2:气温的变化,是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能量变化共同决定的,当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和逆辐射能量相等时,一天中气温达到最大值。阴天时,空中云量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削弱,地面辐射能量减弱,云量多,大气逆辐射能力增强,所以二者能量达到相同的时间提前,最高气温时间提前。云量影响的是④,所以D对。A、B、C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完成1-3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使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
B.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
C.使大气吸收紫外线辐射能力增强?
D.使射向宇宙空洞的大气辐射减少
2.有关臭氧减少所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企鹅数量增加?
B.天山山脉的雪线会明显下降
C.东北地区的大豆产量增加?
D.智利南部发现了全盲或接近全盲的动物
3.你认为减少酸雨的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②把工厂的烟囱建高 ?③推广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④少用煤作燃料?⑤燃料脱硫
[?]
A.①③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结果是
A.扩大了气温的日较差
B.缩小了气温的日较差
C.导致低纬度更热,高纬度更冷
D.提高了地表平均气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22分)我国在黄河三角洲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该生态经济区包括山东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部分地区,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4)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是我国冬季蔬菜大栩生产的发源地.该地蔬菜大棚排风口通常设于东、西两侧。
材料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和同比增长图

(1)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现象较突出,其自然原因有?; ( 4 分);人为原因是?( 4 分)
(2)分析塑料薄膜大棚具有保温作用的原理和寿光大棚排风口不设南、北两侧的原因。 ( 6 分)
(3)据材料三,描述黄河三角洲经济区该时段内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4分)
(4)试分析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应如何加强区内、区外的联系与合作。( 8 分)


参考答案:
(1)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或旱涝频繁,涝时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旺盛,盐分聚积地表);不合理灌溉。(每空2分,共4分)
(2)原理: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大棚里。(4分)
原因:避免冷空气从北面侵入。(2分)
(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同比增长速度较快。(4分)
(4)全区整体规划与布局,协调区内分工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加强区域间技术及经济交流;突出本区产业优势,加强国内外推广,寻求合作发展。(每点2分,满分8分)


本题解析:
(1)黄河三角洲属于河口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使土壤盐分增加。旱涝频繁,涝时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旺盛,水分蒸发,导致盐分聚积地表。这是自然因素。该地盐碱化问题产生的人为因素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旺盛,导致盐分积累地表,土壤盐碱化。
(2)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大棚里,从而改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通风口不高南北两侧,可以避免冬季冷空气从北面侵入。
(3)读材料三图,根据数值分析,第一产业产值略有增长,但所占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与第一产业相比,第二、三产业同比增长速度较快。
(4)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应加强全区整体规划与布局,协调区内分工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加强区域间技术及经济交流,突出本区产业优势,加强国内外推广,寻求合作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