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9:29:02
1、单选题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时,应尽可能地利用( )
A.水运或铁路运输
B.公路或铁路运输
C.航空或水运
D.水运或公路运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运或铁路运输运量大,若远距离运输,运费较低。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时,应尽可能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小题。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2.关于图中A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的河流汛期与密西西比河的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反
B.此地炎热的7月带来强烈上升的气流,成为一年中的雨季
C.此地西部广布的峡湾海岸引来众多观赏游客
D.此地可见大面积的茶园
E.A地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F.A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G.A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H.A地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量分布特征,此气候类型雨热不同期,且位于大陆西岸,应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密西西比河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A项正确;7月低温,为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故B项错误;此地西部大陆海拔较低,易被海水淹没,同时大陆架坡度大,不适宜开发旅游业,故C项错误;茶叶种植多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故D项错误。
2.结合上题分析,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山麓地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具有一致性,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准确读图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和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基本规律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主干知识的基本规律进行及时总结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改变大气污染、土地费力下降等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防治。改变大气污染、土地费力下降等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该表能源消费的结构,推广速生薪炭林,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题。
小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小题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流域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小题3: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调查,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程度的因素有地形因素,降水因素等,降水量的大小与季节分布状况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因而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的分布图。所以选B项。
小题2:本题考查研究方法的比较。需要获得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每次暴雨测定土壤流失量的累加不能代表全年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最终全部流经流域的出口,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较为合理。所以选D项。
小题3:水土流失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增大迅速,当坡度未达到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选A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区的生产流程模式图。据图判断该工业区:
A.主导工业部门是采掘工业
B.基本实现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C.已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D.区位选择属于动力导向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察工业的联系,难度适中。主导产业的判断看产业的上下游的联系性,看图该地的产业为煤炭和钢铁工业,排除A;C选项表述绝对,排除;此地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资源基础上,属于原料指向型,排除D;次生产模式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废水、废气、废渣得到综合的利用,实现资源化。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