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7:33:16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球的日期及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界线都是固定不变的
B.地球上的日期在任意时刻都有两个
C.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区时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D.国际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上的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原则上是以1800经线为准,但存在一波三折的现象),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00和24:00的分界线,这是任何一条经线都有机会成为自然日界线,是不固定的,当这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即每天北京时间的20:00时,全球同一日期,其它情况下都存在两个日期。由此可见选项A B D均是错误的。根据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对全球时区的划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都是半时区,1800经线作为其共同的中央经线,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区时就是1800经线的地方时,但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西十二区的日期晚一天,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双日界线的概念理解与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该表中所列是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1分)
地点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2小时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1)丙丁乙甲;丁?(2)C?(3)③
(4)南;南;昼短夜长且昼变短夜变长。
本题解析:(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越大;12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故判断只有丁地昼长夜短。(2)12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极地区出现极昼,而北极地区出现极夜,根据图示A图,北半球昼长夜短,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错误;B、D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C图北半球昼短夜长,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C项。(3)根据公转轨道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判断①②之间的位置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③④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冬至日,故判断12月5日位于秋分日—冬至日之间为③位置。(4)12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9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昼夜长短状况看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变化看直射点的移动,故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点评: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一般特征;晨昏线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判断的基本规律和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来判断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等,注意利用基本规律来分析问题,形成常规解题思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如图所示日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秋分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3°26′N,116°E
B.0°,171°15′W
C.0°,68°45′E
D.23°26′N,18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图示表明此时北京时间为7:25,由此可以推算出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学生小理到野外考察,对一条河流的某一河段画了地形剖面示意图(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流该河段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弧形自西向东流
D.弧形自东向西流
小题2:河流一侧大量沉积物的形成,可能是因为
A.该侧水流速度慢
B.该侧地转偏向力大
C.该侧为凹岸
D.该侧河床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材料中所述情况默认为我国某学生,图示区域按北半球考虑。图中河流有两个断面,东侧断面根据沉积物判断,左侧沉积,说明右侧侵蚀,水流应向里流。西侧断面河岸左侧坡度较陡,说明被侵蚀强,右侧平缓,说明侵蚀弱。根据地转偏向力判断,水流从里向外流。东西两断面为同一河流,所以河段水流方向是弧形自东向西流,D对。A、B、C错。
小题2:河流一侧有沉积物,可能是该侧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形成,A对。地转偏向力偏向哪侧,哪侧受侵蚀,B错。河流凹岸表现为侵蚀,C错。河床陡的一侧以侵蚀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E)
C.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D.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甲位于回归线上;甲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7时,可以算出甲的经度为165°W,位于太平洋岛屿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