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8-09 16:05: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文革”结束后开展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革”后开展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A项是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B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现象。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律,反映了当时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也和苏联背信弃义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党中央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的。因此AD错误C正确。材料反映了农业的浪费,未涉及到B项。故选C
考点:大跃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经济困难有很多原因造成,最根本的原因要把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A.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说法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时间不符;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法正确;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和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时间上来说均不符合。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其本质区别在于
A.开放的对象
B.开放的方式
C.开放的前提
D.开放的区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开放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逼下被迫开放的。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在中国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实行的。两者开放的重点对象都是西方国家;方式也是一样的,即允许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等;开放的区域也是以东部地区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功与失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A项错误。“大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失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