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主要经济政策》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8-09 15:43: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中的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传统的建筑文化
B.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些商人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资金流向土地,而不是用于工商业扩大再生产,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长远发展,因此选B。A不属于消极影响,而是积极作用;CD与这种现象没有直接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安史之乱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
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
——《太平广记》卷403、404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硌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三?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州名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汉州
开元户数
68 093
19 190
55 404
14 062
34 381
13 513
12 330
30 754
477
元和户数
i00 808
38 618
9l 129
46 116
4l 025
18 047
18 000
35 571
88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
请回答:(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足: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剧增。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
(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题解析:该组材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较多,北方人大量南迁,江南人口大量增加,由此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参考答案:⑴信息: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由官方垄断。中国丝织品出口量大。(共3分)?
原因:①政治上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②经济上以自然经济为主体而带来的封闭性;③思想文化:明清时期强化了思想的控制。(3分)
⑵变化:①工矿产品出口有较大增长,②机器开采和机制产品增长明显,③但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仍以手工制品为主。(4分)(任何两点得4分,写出其他从材料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也可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超过4分)⑶原因: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②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设立,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④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外交成就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任何写出其中三点就得6分)
积极意义:使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