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主要经济政策》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8-09 15:41: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判断题(本大题共五小题,每题2分,计10分。正确的选择A;错误的选择B,并涂在答题卡上)
小题1: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重农抑商政策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小题2: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小题3: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小题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小题5: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到了推动作用。



2、判断题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这一社会现象
A.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活跃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便利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



4、判断题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下面关于这一政策的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初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B.人为地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也受到限制
C.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D.与中国国情相吻合,使中国古代农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5、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