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15:19:56
1、判断题 下列事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①白银的广泛使用 ?②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③高产农作物的种植? ④一条鞭法⑤摊丁入亩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白银的广泛使用有利于商业资本的活跃,私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量投放市场,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解放农村劳动力,一条鞭法和摊丁人亩中赋役征银的办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古代广州曾开设了市舶使和十三行来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分别是哪两个朝代开设的(?)
A.汉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唐朝、清朝
D.汉朝、清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市舶使是在唐代设立的,因为是对外贸易繁荣,设立官员管理对外贸易;十三行是在清朝设立的,主要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把对外贸易的地方限制在十三行。故选C。根据分析可知ABD均错误。
点评:广州身处我国的沿海,一直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繁荣的地方。在唐朝实行全面开放的政策,广州是对外贸易的枢纽,政府设置官员管理;但是在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口,同时广州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环境已发生根本的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中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当时坊市分开与打破交易时间限制的特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北宋城市打破了原来坊市的界限,也出现了夜市,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点评:北宋时期,城市的布局与以前相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唐代以来的坊市界限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减弱。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娱乐设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1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大都市的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曼彻斯特,并且授予其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
——摘编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材料四?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
——郭楚《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能够荣获 “皇家宪章”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5分)
(4)当代中国对发展城市群也在进行实践与探索,试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政治功能到经济功能。(2分)
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内因3分,外因1分,共4分)
(2)曼彻斯特市的商业和制造业在英国的重要地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政治影响力扩大;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的人。(6分)
(3)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发展速度慢。(3分)
成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4)以浦东为龙头,(2分)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之一(1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1分)
本题解析:
(1)“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说明,此时更突出城市的政治职能,唐代和宋代商业性大都市和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出现,说明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是指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首先是精神上,“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经济上,商业和制造业在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说明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力,政治影响力扩大。
(3)“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体现出政府主导的特点;“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工业型城市为主;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远远低于世界同期水平,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与之对应,分析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整体经济水平低等。
(4)城市群包括中心城市和周边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的重大相关举措是开放上海浦东,以浦东为龙头,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发挥上海的辐射效应,形成长三角城市群,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
A.街市
B.市镇
C.草市
D.夜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时间限定“宋代以前”以及“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可知,只有C项符合要求。A、D项出现于宋代城市里,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无关。B项是宋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