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明治维新》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9 14:38: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71年12月23日,岩仓使节团从横滨出发,进行了历时1年零10个月的欧美之行。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对使节团出使欧美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B.有利于日本政府推进植产兴业
C.有利于推翻幕府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D.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请回答;(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6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4分)
材料二?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
(4)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出使目的不同: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2分)成员组成不同: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2分)
态度不同: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分)
(2)主要差异:①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
②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
③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任答两点得4分)
(3)改革措施: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②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3分)
(4)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者“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2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3)此题难度为易,考查了基本知识中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4)第一问难度为中,通过比较发现中日改革最主要的区别在政治方面,也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特点——“除旧布新”理解材料的含义。第二问难度为易,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应从内因的方面加以考虑,即自身的软弱性。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走向了扩张之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宣传,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德川幕府统治日本时。国家的结构特点是
A.居民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B.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体制
C.幕府将军实际上掌握统治权
D.大名绝对服从天皇与将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要求的是国家的结构特点,也就是国家的政治结构组成特征,由此可以断定A C两项错误,它们是社会特征,而不是政治结构,D项表述与日本社会的史实不符,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幕府统治的特征,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形成对照,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体会明治维新时期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变革或产生的影响。这是从反面考查明治维新,希望能引起学生对此意图有所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历史原因是


①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日本民主改革不彻底③二战后美国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对一些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日本还设法保留了天皇制④日本想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教科书”逆流的出现,与日本历史传统、二战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不彻底等因素有关。④与题干要求没有直接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