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三)

时间:2017-08-09 14:32: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看过下图中颜真卿的这幅字后说了下面四句话,你同意哪一句

[? ]
A.盛唐社会走向正规,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
B.此时书法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C.此书法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至秦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D.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
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材料二分析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1)因素: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保持政令的畅通;巩固国家统一。(3分)
(2)基本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分)
(3)背景: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分)
目的: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2分)
(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们要做好汉字的普及、传承和保护(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可知 因素: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保持政令的畅通,结合所学,也是国家统一的需要。
(2)据材料二,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汉字笔画逐渐由繁到简,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注意材料出处“新文化运动时期”,可知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传统文化。
(4)综上所述,实际是涉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问题,应该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们要做好汉字的普及、传承和保护。
点评:解题技法
(1)读,解题的前提: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3.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
(2)找,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3)答,解题的归宿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注意运用史观,坚持论从史出。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欣赏《山水十二景)(南宋·夏圭),它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B.盛世经济的繁荣
C.“三教合一”的出现
D.市民阶层的兴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画家生活的年代。C“三教合一”出现在隋朝,
B南宋时期,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盛世经济的繁荣显然错误。D
项市民阶层兴起是在北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 ]
A.隶书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
B.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C.冷贤生前一定是著名的书法大家
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