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14:23:24
1、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知天命而用之
B.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加强中央集权
D.兼相爱、交相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B项是孟子的思想观点,故选B。A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是墨子的观点,D项是韩非子的观点,均排除。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C.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从宋代理学形成的背景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三教合一的调和之风兴盛,儒家学者思考探索吸收佛道哲学,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把这些思考同传统儒家对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慢慢形成理学。故选D。A项是在汉朝时期;B项说法明显错误,并非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实质是儒家思想发展;C项错误,宋明理学并非仅仅是吸收了佛教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形成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墨子的同学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孟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所以选B,AC为孟子的主张,D为韩非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的关键人物是( )
A.庄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汉武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