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09 13:56: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8分)国家政策是经济管理有形的手,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对秦孝公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者众,故其国贫危。其境内之民,皆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亡国则不远矣。”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材料二?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和驻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分析其提出的依据。(6分)
(2)材料二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的背景。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14分)


参考答案:
(1)经济思想:重农抑商。(2分)
依据:农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工商业者不事农耕,逃避兵役,容易导致国家灭亡。(4分)
(2)原因:西方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4分)
事例:罗斯福新政。(2分)
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分)
(3)背景:经济危机与“滞胀”;福利国家的弊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6分)
看法: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国家)干预经济要适度,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任答2点得8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避农战,如此亡国则不远矣”“僇力本业”可得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重农抑商,材料中强调了农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如果工商业者不事农耕,就容易导致国家灭亡。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是因为当时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苏联在经济建设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了政府干预经济建设,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中撒切尔在任的时间为“1979—1990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危机与“滞胀”,福利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同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为此撒切尔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政策是不同的,因此经济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且调整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国家)干预经济要适度,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属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混合经济”的是?
[? ]
A.跨国公司经营不同的产品?
B.私有制和国有制经济并存
C.股份公司的股票为众多投资者所拥有?
D.传统工业部门和高新产业同时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问题: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制度”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
(2)罗斯福新政,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华尔街转移到华盛顿。其含义是(?)
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B.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C.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D.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华盛顿为美国的政治中心,寓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点评: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田纳西工程

②以工代赈

③发放救济

④蓝鹰运动
[?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