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经济政策》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8-09 13:55: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过安州一处对外通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①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③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4分)



2、判断题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判断题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并安装了犁评
B.北宋时期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C.商周时期制造了著名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礼器等青铜器。
D.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导致明清时期闭关自守政策的直接原因



4、判断题  海关守护着国家的经济大门,它的古今变化折射出国家对外关系的历史与现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广州。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闹。有番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记)其名物,纳舶脚(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
——《唐国史补》卷下
? 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平。其后,疆臣请开海禁,报可。康熙帝下令设置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建立海关监督署专事管理。对外开放的口岸大小百来个。
——据《中西纪事》等书
?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乾隆帝)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江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诸多禁令。
——《国史概要》第395页
? 材料四: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议允。
——摘自《望厦条约》第二款
? 材料五: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 材料六:1987年,李先念发布第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该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突出了新时期我国海关的宗旨。
——据《中国海关史话》第378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唐代海外贸易及其管理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将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指出清朝(康熙二十二年以后)与唐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一度开放海禁的政治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述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望厦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定的?该条约第二款的要害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危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那时改革海关 制度的关键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六所说的“新时期”以什么为开启的标志?新时期里,我国海关的宗旨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推行,典型地体现了
[? ]
A、韩非子的主张
B、荀子的主张
C、孟子的主张
D、墨子的主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