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09 13:34: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这表明他(    )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执政为民
C.主张君民共治
D.主张人民主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材料“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说明,虽贵为天子心里依然装着普通民众。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是在汉代”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孟子
C.朱熹
D.秦始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文化上的结束战争是在汉代,说明汉代文化得到了统一。结合所学,汉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倡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得到了统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这句话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有为公思想,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著名的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说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应该是指
[?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3)阅读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1分)


参考答案:(1)民本思想;取信于民,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关心爱护百姓);
(2)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同时董仲舒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4分)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理学僵化)(4分)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2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来回答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民无信不立”、“民为贵”、“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可总结民本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怎么做”。
第(2)问本题要结合材料二、三来回答。从材料“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中进行总结概括。
第(3)问从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回答背景时要结合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状况。
第(4)问对优秀文化我们要继承;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其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题的能力。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展的,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甚至有的本身就是专制主义政治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