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13:32:25
1、判断题 二战期间具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民主革命双重性质的是
A.苏联的卫国战争
B.中国的抗日战争
C.埃塞俄比亚政府军的抗意斗争
D.西班牙内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是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民族民主革命是指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权利的斗争,根据这一标准只有中国符合。同时C、D两项发生在二战以前,苏联的卫国战争是单纯的反法西斯斗争。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绥靖政策失败;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急需帮助和支援,“中立法”已不能满足英国的需要;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进一步加大;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
(2)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取得最后胜利;保护了民主国家和西方民主制度;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扩大了美国的政治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 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 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 年2 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
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4分)
(2) 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3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
(3) 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 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并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4分)大国之间谋求妥协,推行以牺牲弱国的利益为条件谋求自身利益的大国霸权主义。 (4分)
(2) 争取到苏联在政治上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3分)目的是打败日本后, 控制中国,建立它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3分)
(3) 上述外交活动在协调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加速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大国关系的变化及其目的。结合材料“‘……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及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是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防止苏联的扩张,因此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希望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在这一时期外交政策及其目的。由材料一及第一问可知,美国希望苏联对日宣战并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材料三“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表明美国的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从而为战后美国的政策打下了基础。
(3)本题主要考查大国在二战时期的关系及其为实现自己目的俄不惜牺牲别国利益。依据所学可知,美苏是二战期间的主要国家,是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牺牲了弱小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利益。这充分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的行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美国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惟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
[? ]
A.批评极端民族主义
B.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C.强调维护世界和平
D.关注弱势民族的呼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
分职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该材料体现了(?)
A.爱国主义倾向
B.复仇主义倾向
C.种族主义倾向
D.沙文主义倾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
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民族或国家,优越于
其他的团体。材料主要反映了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公民。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