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13:32:25
1、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5年3月,德国宣布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 第一个中立法案 (1935年8月通过) |
1935年10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 | 第二个中立法案 (1936年2月通过) |
1936年3月,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底,“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形成 | 第三个中立法案 (1937年4月通过) |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入侵并占领波兰。 | 第四个中立法案 (1939年11月通过) |
参考答案:(1)原因:法西斯势力不断加强对外扩张,国际关系紧张。美国不愿卷入国际事务,致力于改善国内问题。(4分)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爆发。(2分)
(2)事件: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珍珠港)。(2分)
影响:使世界战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针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1935年德国扩军,美国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美国通过了第二个中立法案;1936年轴心国集团形成,美国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案;1939年德国入侵他国,美国通过了第四个中立法案,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通过中立法案的原因:法西斯势力不断加强对外扩张,国际关系紧张。美国不愿卷入国际事务,致力于改善国内问题。影响: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格局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最终彻底放弃中立政策。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带来的影响:使世界战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下列战役,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在军事上相互支持的有(?)
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②诺曼底战役 ③中途岛海战 ④柏林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并对历史事实进行筛选的能力。①②④都是盟军在军事上相互支持的战役。中途岛海战是美军单独的军事行动,与题意不符,答案为C。
点评: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它最终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1年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英美两国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的权利。”对此主张的正确评价是
①英美暂时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
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
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由“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的权利。”得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右图中的传单,传单上一个日本士兵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无助地向四周张望。画中的文字是:“日本的飞机和军舰都到哪里去了。”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传单的散发者最有可能是美军
B.散发该传单是为了瓦解日军士气和精神
C.该传单应印刷于中途岛海战之后
D.该传单预示着日军将逐步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传单仅是宣传品,它不是实际战况的反映,C项的推断过于绝对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先后顺序为 (?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①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③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②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①③②④,答案选B。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