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6:05:55
1、判断题 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①民族?②民权?③民生?④民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的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1)新内容: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分)。
一贯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2分)
(2) 原因:①是中国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需要(民族危机);②西方民族主义(或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传播;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3分)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3)综述: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2分)
例证:①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中,建立了中华民国;(2分)?
②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
(4))反对(不同意)。(1分)
说明:①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②民族主义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2分,任答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是必须是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与当代有关的。)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及探究能力。(1)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新三民主义的新发展,主要是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民主权利的内容;(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民族意识源于三个方面,即民族危机、西方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和资产阶级的兴起,答题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表述,一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产生,二是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三是20世纪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发展,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3)概括材料三的中心意思,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革命行动的发展,在中国可以举例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第(4)题,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一定的民族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同时有利于培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
点评:民族主义在近代以来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的思想也大量的进入到中国,中国的民族意识逐渐的觉醒。在民族意识的影响下,中国掀起了持续不断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受其影响。但是,民族主义也有消极面,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对外交往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图1?
?图2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图3?
?图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①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1分)
②思想: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
③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2)①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分)
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
③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2分)
(3)①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分)②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4)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分)②追求主流目标独立、富强。(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内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推崇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众多的先进的中国人的各种道路的探索都失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也正是图一孙中山中所说的“潮流”。是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作用的问题可从三民主义的实质入手来回答。
(2)此问可从材料内容的作者与时间来分析。1927年的中国社会矛盾十分的突出,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替的成为焦点矛盾。从材料中的“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可以看出虽然面对着前期革命失败带来的困境,毛泽东充满了革命的乐观精神。由材料的出处和时间可知两大理论是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着道路的探索。依据史实:“在1982年9月1日时,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十年后即是1992年,也即是南巡谈话与十四大最终确立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所以能得出其核心的准确答案。
(4)此问学生应该注意他们的阶级属性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相同点上不能答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但他们的思想都是随着我国社会背影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体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这三位伟人他们追求的目标从其思想的内容中很容易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它? (? )
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手段
B.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
C.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要求解决的政权问题
D.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把民权主义混同于三民主义,民权主义只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并未表达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要求所选的选项应在1916—1926年间,①②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③是1924年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时期,及1927年—1937年,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