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8-08 16:05: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明朝八股取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结合所学选B.
考点:汉代儒学
点评:儒家的官方化和制度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标志有以下几点: 一,儒家文本的经学化; 二,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圣人化和祭孔仪式的国家化; 三,选举制度的儒家化和儒家传播的制度化; 四,政治法律制度的儒家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A.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四个选项说法都符合孔子的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点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1)孔子思想的精髓及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2)儒家思想主张及包含的和谐、民本、大一统等思想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7分)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4分)
(3)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2分) 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仁”的学说。(2分)
(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4分)  
(3)“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儒学主张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儒学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不断吸收新思想;一大批儒学大师的积极努力。(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与掌握。回答时,要首先分析材料,然后结合所学归纳总结。如材料“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体现了其核心是“仁”。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回答。如可结合材料“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归纳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分析与掌握。结合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可知其主张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原因要联系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特点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总结。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