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维新思想》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8-08 15:58: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政治近代化的系统主张最早出现于
A.新思想萌发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判断题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近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3、判断题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  )?
A.开创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
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4、判断题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贡献是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沉重打击了清朝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改革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而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国……
材料二?秦国很小,传统的惰性力量较弱,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即使是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公子虔,商鞅也敢于黥之、劓之。
材料三?在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旧的王朝末年,任何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顶多只是某种回光返照。更何况,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圣主”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
材料四?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唤醒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
——以上均摘自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惊人相似的际遇”。列举相关史实予以说明。(6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两次变法“天壤之别的结局”的原因。(2分)
(3)以两次改革为例,谈谈你对材料四现象的理解。(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