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时间:2017-08-08 15:57: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可知这是罗斯福关于工业方面的思想,由“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可知罗斯福政府要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进行规定。故B正确。AC项措施是进行的社会保障和以工代赈,D项涉及到的是农业方面,因此ACD项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惟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罗斯福新政是改变胡夫自由放任政策,使国家开始干预经济,属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思想,故选择C项; A、B、D均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罗斯福在第三次炉边谈话中说:“在战争中,在夜战的朦胧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儿戴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同志们自相射击。”罗斯福这番谈话的意图主要是
A.鼓舞美国人民,坚定人民的信心
B.修改中立法案,支持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
C.呼吁农民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D.希望企业与政府合作,接受政府调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三次炉边谈话主要是涉及的经济的=复苏问题,主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要求企业与政府合作,在谈话中,罗斯福说,“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B项错误,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C项错误,主要是要企业接受政府的监督。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对工业领域的调整。除了工业以外,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整工业生产,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提供农产品价格,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5年10月4日和19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该项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
A.提高了消费水平
B.增加了就业率
C.保障了经济安全
D.缓和了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世纪初,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被对手打败。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该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知识经济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故选C。
点评:凯恩斯认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凯恩斯曾形象地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