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5:46:53
1、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表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图表中1899-1937年的工厂数量在下降,而产品价值和生产工人的数量在增长,依据时间判断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就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因此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干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与货币脱离瓜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丝—银”贸易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4分)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根据材料三,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什么政策。这说明当时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分)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情况给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货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它的发行有何意义?(3分)
参考答案:(1)国际:新航路开辟,密切世界各地联系;西欧从拉美掠夺大量白银。(2分)
国内: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 手工业发达。(2分)
(2)政策:贸易保护主义(1分)
问题: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制度性的规则(1分)
解决方案: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世贸组织。(3分)
(3)通货膨胀(1分)
影响:经济——经济恶化;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人们生活日益恶化;(任意两点2分)
政治——加速国民政府的垮台(1分)
(4)反映了区域经济集团化(1分)
意义:推动欧盟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多极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反对民族压迫是民族主义的内容,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国家的阶级实质两者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法国家,故两者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同。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开始为近代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万能的原动机”的是
A.纽可门蒸汽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西门子发电机
D.巴本带有活塞的实验性气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蒸汽机的有关内容。1769年,英国工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蒸汽机的热效率大大提高。至此以后,蒸气机得以广泛应用,成为一起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的原动机”。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巴黎商人和工匠的房屋结构是:“房屋高而狭小,底层是铺子,上面是主人住房,再上面是工人的房间。同样,1619年伦敦每个面包师傅都在自己家里安置子女、女仆和学徒。”……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整个曼彻斯特本城,索尔福和休尔姆的全部,彭德尔顿和却尔顿的大部分,阿德威尔克的三分之二以及奇坦希尔的个别地区--所有这些地方形成了一个纯粹的工人区……”在“工人区”扑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自由放任”,也是其主要的原因。因此,工业革命后期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各国政府开始注重住房问题了。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材料二 在中国知网中,某教师用“工业革命”为篇名,搜索到以下2009年发表的关于“工业革命”的学术论文篇名:《焦炭炼铁的发明与英国工业革命》、《论工业革命的开端》、《经济危机将加快“绿色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工业反差的原因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监狱改革运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探析》、《阿诺德·汤因比的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盛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高工薪推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角看学徒教育》、《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如何解释美国晚于法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家庭女佣人之身份问题研究》、《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治理途径》、《工业革命与欧洲人口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城市的居住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住房条件恶化的原因,并指出其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期西方各国开始注重住房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2009年学术界对工业革命研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变化:①工业革命前住房主仆不分,主人在他的家里开店设厂,工作和生活地点不分;工业革命后厂主和工人居住上完全分开;②贫富差距拉大,工人居住环境恶化。
(2)原因: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
(3)原因: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劳资矛盾尖锐,威胁到资本主义政权;传染病流行,威胁到资本家的生存。
(4)主要特点: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不断深入(或“研究问题和角度宽广”);研究呈现出细化的特点;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结合,如环境问题、劳资关系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